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缸内传热模型发展历程 | 第12-14页 |
1.2.2 缸内传热模型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总结与分析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2 柴油机缸内传热基础理论 | 第19-27页 |
2.1 主流传热模型分析 | 第19-23页 |
2.2.1 Woschni公式 | 第21-22页 |
2.2.2 Hohenberg公式 | 第22页 |
2.2.3 Huber公式 | 第22-23页 |
2.2 半经验模型的量纲分析 | 第23-24页 |
2.3 换热系数的多种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2.3.1 燃烧室结构对换热系数的影响 | 第24页 |
2.3.2 工质物性参数对换热系数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3 气体速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 | 第25页 |
2.4 本文核心模型构建 | 第25-27页 |
3 柴油机缸内传热模型修正方法研究 | 第27-41页 |
3.1 模型修正策略 | 第27-28页 |
3.2 CFD理论分析基础 | 第28-31页 |
3.3 单缸机高原模拟试验数据获取 | 第31-34页 |
3.4 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仿真 | 第34-35页 |
3.4.1 缸内燃烧计算模型 | 第35页 |
3.4.2 缸内工作过程计算模型 | 第35页 |
3.5 柴油机零部件热状态仿真 | 第35-38页 |
3.5.1 网格划分 | 第36-37页 |
3.5.2 计算参数及边界条件设置 | 第37-38页 |
3.6 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38-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柴油机全工况缸内传热模型建立 | 第41-59页 |
4.1 2200r/min转速下各海拔工况计算结果 | 第41-46页 |
4.1.1 缸内仿真计算结果 | 第41-43页 |
4.1.2 缸盖温度场仿真计算与试验对比 | 第43-45页 |
4.1.3 各工况传热模型修正结果 | 第45-46页 |
4.2 1500r/min转速下各海拔工况计算结果 | 第46-51页 |
4.2.1 缸内仿真计算结果 | 第46-48页 |
4.2.2 缸盖温度场仿真计算与试验对比 | 第48-50页 |
4.2.3 各工况传热模型修正结果 | 第50-51页 |
4.3 1200r/min转速下各海拔工况计算结果 | 第51-56页 |
4.3.1 缸内仿真计算结果 | 第51-53页 |
4.3.2 缸盖温度场仿真计算与试验对比 | 第53-55页 |
4.3.3 各工况传热模型修正结果 | 第55-56页 |
4.4 各工况修正结果拟合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5 修正传热模型的变海拔适应性验证研究 | 第59-79页 |
5.1 2200r/min转速下变海拔适应性验证 | 第59-64页 |
5.1.1 各海拔工况的传热模型 | 第59页 |
5.1.2 缸内仿真计算结果 | 第59-61页 |
5.1.3 缸盖温度场仿真计算与试验对比 | 第61-64页 |
5.2 1500r/min转速下变海拔适应性验证 | 第64-68页 |
5.2.1 各海拔工况的传热模型 | 第64页 |
5.2.2 缸内仿真计算结果 | 第64-66页 |
5.2.3 缸盖温度场仿真计算与试验对比 | 第66-68页 |
5.3 1200r/min转速下变海拔适应性验证 | 第68-73页 |
5.3.1 各海拔工况的传热模型 | 第68页 |
5.3.2 缸内仿真计算结果 | 第68-71页 |
5.3.3 缸盖温度场仿真计算与试验对比 | 第71-73页 |
5.4 1900r/min转速下变海拔适应性验证 | 第73-77页 |
5.4.1 各海拔工况的传热模型 | 第73页 |
5.4.2 缸内仿真计算结果 | 第73-75页 |
5.4.3 缸盖温度场仿真计算与试验对比 | 第75-77页 |
5.5 变海拔条件下模型适应性分析 | 第77-7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6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9页 |
6.2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