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导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1-17页
        1.2.1 国外关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研究动态第11-12页
        1.2.2 国外关于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实证分析第12-14页
        1.2.3 国内关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研究动态第14-15页
        1.2.4 国内关于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带来的问题研究第15页
        1.2.5 国内关于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带来的问题的对策研究第15-17页
        1.2.6 国内关于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实证分析第17页
    1.3 研究述评第17-18页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8-19页
        1.4.1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页
    1.5 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19-20页
        1.5.1 创新之处第19页
        1.5.2 不足之处第19-20页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0-26页
    2.1 农村金融的概念界定第20页
    2.2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概念界定第20-21页
    2.3 农村金融理论第21-24页
        2.3.1 农业信贷补贴论第21-22页
        2.3.2 农村金融市场论第22-23页
        2.3.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第23-24页
    2.4 合作金融理论第24-26页
第3章 我国传统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第26-31页
    3.1 我国传统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历程第26-27页
        3.1.1 改革前阶段第26页
        3.1.2 “恢复三性”的改革阶段(1977-1996)第26-27页
        3.1.3 “改革探索”阶段(1996-2003)第27页
        3.1.4 “深化探索”阶段(2003-至今)第27页
    3.2 我国传统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现状第27-28页
    3.3 我国传统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存在的问题第28-31页
        3.3.1 产权制度不清晰第28-29页
        3.3.2 监督管理机构重叠第29页
        3.3.3 治理结构不完善第29页
        3.3.4 内部管理水平偏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第29-30页
        3.3.5 历史包袱沉重不良房贷款清收困难第30-31页
第4章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第31-42页
    4.1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类型第31页
    4.2 我国新型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第31-34页
        4.2.1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第31-33页
        4.2.2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存在的问题第33-34页
    4.3 我国新型非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民资金互助社第34-36页
        4.3.1 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第34-35页
        4.3.2 农民资金互助社存在的问题第35-36页
    4.4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山东试点”为例的信用互助第36-39页
        4.4.1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的发展现状第36-37页
        4.4.2 “山东试点”信用互助的特征第37-38页
        4.4.3 农民专业合作社“山东试点”信用互助存在的问题第38-39页
    4.5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合作组织发展的优势第39-42页
        4.5.1 现行农村金融体制为合作金融留下了发展空间第39-40页
        4.5.2 现行农村经营体制对合作金融存在旺盛的需求第40页
        4.5.3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有着独特的“熟人社会”优势第40页
        4.5.4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多自发性较强第40-41页
        4.5.5 资金合作与专业合作相结合可实现持续发展第41-42页
第5章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经验借鉴第42-51页
    5.1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借鉴第42-45页
        5.1.1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现状第42-43页
        5.1.2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特点第43-44页
        5.1.3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启示第44-45页
    5.2 美国农村合作金融借鉴第45-49页
        5.2.1 美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现状第45-46页
        5.2.2 美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特点第46-48页
        5.2.3 美国农村合作金融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启示第48-49页
    5.3 德国农村合作金融借鉴第49-51页
        5.3.1 德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现状第49页
        5.3.2 德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特点第49-50页
        5.3.3 德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启示第50-51页
第6章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持续发展的建议第51-54页
    6.1 在思想上正确认识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第51页
    6.2 在法律上完善法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第51-52页
    6.3 在实践中坚持体现农村合作金融的核心机制第52-53页
    6.4 在管理中确保经营环境的良好性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致谢第60-61页
作者简历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信贷支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下一篇:废弃采石场景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