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1.1 苏州市电子产品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1.1.1.2 涂装工段在苏州市电子产品制造行业占比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电子产品制造涂装工段VOCS污染状况及危害 | 第13页 |
1.2.1 涂装工段主要VOCs产生环节及种类 | 第13页 |
1.2.2 涂装工段产生VOCs的特点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电子产品制造行业喷涂工段VOCS排放现状及评价 | 第15-24页 |
2.1 苏州市电子产品制造行业调查信息汇总分析 | 第15-20页 |
2.1.1 调查企业信息一览表 | 第15-20页 |
2.2 调查企业信息分析对比 | 第20-21页 |
2.2.1 产品类别分类 | 第20页 |
2.2.2 原辅料的使用 | 第20-21页 |
2.3 末端治理情况 | 第21-22页 |
2.4 排放现状及评价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苏州市电子产品制造行业涂装工段 | 第24-38页 |
3.1 治理对策研究确定的原则 | 第24页 |
3.2 源头控制 | 第24-27页 |
3.2.1 工艺及设备改进 | 第24页 |
3.2.2 原料控制 | 第24-26页 |
3.2.2.1 粉末涂料 | 第25页 |
3.2.2.2 水性涂料 | 第25页 |
3.2.2.3 UV涂料 | 第25-26页 |
3.2.2.4 高固份涂料 | 第26页 |
3.2.3 油墨及有机溶剂的储存 | 第26-27页 |
3.3 收集系统的确定 | 第27页 |
3.3.1 收集系统确定的选择 | 第27页 |
3.3.2 不同工序收集的方法 | 第27页 |
3.4 末端治理 | 第27-36页 |
3.4.1 末端治理工艺的说明 | 第28-32页 |
3.4.1.1 活性炭吸附法 | 第28-30页 |
3.4.1.2 活性炭吸附法+催化燃烧法(RCO) | 第30-31页 |
3.4.1.3 沸石吸附法+蓄热式焚烧炉(RTO) | 第31-32页 |
3.4.2 末端治理工艺投资和运行成本分析 | 第32-35页 |
3.4.2.1 经济模型的确定 | 第32-33页 |
3.4.2.2 经济模型各参数的分析 | 第33-34页 |
3.4.2.3 经济模型验证 | 第34-35页 |
3.4.3 不同条件下末端治理工艺的选择 | 第35-36页 |
3.5 监管及监控 | 第36-38页 |
3.5.1 环评制度的使用 | 第36页 |
3.5.2 企业现场监察 | 第36-38页 |
3.5.2.1 原料的使用 | 第36页 |
3.5.2.2 设备的使用 | 第36-37页 |
3.5.2.3 管道密封性 | 第37页 |
3.5.2.4 有机废气产生点 | 第37页 |
3.5.2.5 设施运转 | 第37页 |
3.5.2.6 排气筒 | 第37页 |
3.5.2.7 监察时间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8-40页 |
4.1 结论 | 第38页 |
4.2 建议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图表目录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历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