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南松树镇地区金及多金属矿综合信息预测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5页 |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2-13页 |
| 1.2 以往工作研究程度 | 第13页 |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页 |
| 1.4 实物工作量 | 第13-15页 |
| 第2章 成矿背景 | 第15-33页 |
| 2.1 成矿地质背景 | 第15-27页 |
| 2.1.1 区域地层 | 第15-17页 |
| 2.1.2 区域构造 | 第17-20页 |
| 2.1.3 区域岩浆岩 | 第20-27页 |
| 2.2 成矿地球物理背景 | 第27-28页 |
| 2.3 成矿地球化学背景 | 第28-29页 |
| 2.4 成矿遥感信息背景 | 第29-30页 |
| 2.5 区域矿产特征 | 第30-33页 |
| 2.5.1 铁岭—靖宇成矿带 | 第31页 |
| 2.5.2 太子河—浑江成矿带 | 第31-33页 |
| 第3章 主要典型矿床特征 | 第33-40页 |
| 3.1 南大坡金矿 | 第33-35页 |
| 3.1.1 矿区地质 | 第33-34页 |
| 3.1.2 矿床地质 | 第34-35页 |
| 3.2 抚松县大营八九二工区铅锌矿点 | 第35-37页 |
| 3.3 湾沟镇西川屯六道汤河金矿点 | 第37-40页 |
| 第4章 松树镇地区成矿条件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 第40-55页 |
| 4.1 成矿条件 | 第40-42页 |
| 4.1.1 成矿与地层的关系 | 第40-41页 |
| 4.1.2 成矿与构造的关系 | 第41-42页 |
| 4.1.3 成矿与岩浆岩的关系 | 第42页 |
| 4.2 找矿标志 | 第42-53页 |
| 4.2.1 地质找矿标志 | 第42-43页 |
| 4.2.2 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 第43-44页 |
| 4.2.3 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 第44-53页 |
| 4.2.4 遥感找矿标志 | 第53页 |
| 4.3 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 第53-55页 |
| 第5章 综合信息预测及查证 | 第55-63页 |
| 5.1 区域成矿规律 | 第55-56页 |
| 5.1.1 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 | 第55页 |
| 5.1.2 矿床的时间分布规律 | 第55页 |
| 5.1.3 成矿模式 | 第55-56页 |
| 5.2 成矿远景区的圈定 | 第56-59页 |
| 5.2.1 成矿远景区划分原则及结果 | 第56-57页 |
| 5.2.2 各成矿远景区特征 | 第57-59页 |
| 5.3 找矿靶区的优选及特征 | 第59-60页 |
| 5.4 进一步工作及查证 | 第60-63页 |
| 5.4.1 元素的共生组合特征 | 第60页 |
| 5.4.2 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 第60-63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