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炜小说创作中的“大地情怀”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10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6-7页 |
(二)选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7-10页 |
1.主题研究 | 第7页 |
2.“民间倾向”研究 | 第7-8页 |
3.心理分析研究 | 第8页 |
4.现代性问题的研究 | 第8-10页 |
一、张炜小说创作的“大地情怀”的界定 | 第10-14页 |
(一)“大地”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大地情怀”的概念 | 第11-12页 |
(三)张炜创作的“大地情怀”概念 | 第12-14页 |
二、张炜小说创作中“大地情怀”的发展流变 | 第14-18页 |
(一)大地自然美的描写:“芦清河”系列 | 第14-15页 |
(二)大地的愤怒之思:“古船”境界 | 第15-16页 |
(三)大地的回归:“野地”境界 | 第16页 |
(四)大地的总结:“高原”境界 | 第16-18页 |
三、张炜“大地情怀”的文本呈现 | 第18-29页 |
(一)诗意化“大地意象”的塑造 | 第18-22页 |
1.赋予生命色彩的景物意象 | 第18-20页 |
2.生命力旺盛的人物意象 | 第20-22页 |
(二)“城乡二元对立”的写作理念 | 第22-25页 |
1.对城市文明的质疑与批判 | 第22-23页 |
2.对“乡村文明”的热爱与回归 | 第23-25页 |
(三)城乡二元对立下知识分子“大地情怀”的重建 | 第25-29页 |
1.作者本身:商业时代下的理想主义坚守者 | 第25-26页 |
2.知识分子人物形象塑造:理想与人文的重建 | 第26-29页 |
四、张炜创作“大地情怀”的成因探析 | 第29-34页 |
(一)童年记忆的影响 | 第29-30页 |
(二)多元文化熏陶的影响 | 第30-32页 |
(三)其他作家的影响 | 第32-33页 |
(四)对现实直面回应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