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全可动反射面天线近似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2-14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4-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5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页 |
·大口径全可动反射面天线的发展与现状 | 第17-20页 |
·国外主要的大口径反射面天线 | 第17-18页 |
·国内主要的大口径反射面天线 | 第18-20页 |
·天线指向误差近似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0-23页 |
·影响天线指向精度的主要因素 | 第20页 |
·天线结构对指向精度的影响现状 | 第20-22页 |
·结构近似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2-23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3-25页 |
第二章 110m口径天线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5-35页 |
·引言 | 第25页 |
·110m口径天线有限元建模 | 第25-32页 |
·反射体部分 | 第25-27页 |
·天线座架部分 | 第27-30页 |
·天线整体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讨论 | 第30-32页 |
·110m口径天线有限元模型分析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基于模态分析的模型缩聚法 | 第35-49页 |
·引言 | 第35页 |
·基于模态分析状态空间方程的建立 | 第35-37页 |
·模态坐标下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模态坐标下系统状态空间方程 | 第36-37页 |
·模态数目的选取 | 第37-43页 |
·模态有效参数判别法 | 第38页 |
·模态能量法 | 第38-40页 |
·传递函数范数法 | 第40-43页 |
·数值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天线近似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指向误差 | 第49-61页 |
·引言 | 第49页 |
·QTT简化模型近似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9-55页 |
·QTT简化模型完整动力学模型 | 第49-51页 |
·QTT简化模型近似动力学模型 | 第51-52页 |
·QTT近似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2-55页 |
·天线指向误差 | 第55-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天线近似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 | 第61-71页 |
·引言 | 第61页 |
·QTT简化模型动力学仿真 | 第61-63页 |
·QTT近似动力学模型仿真 | 第63-68页 |
·QTT跟踪直线仿真结果 | 第63-65页 |
·QTT跟踪曲线仿真结果 | 第65-68页 |
·小结 | 第68-7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总结 | 第71页 |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81页 |
1. 基本情况 | 第79页 |
2. 教育背景 | 第79页 |
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81页 |
附录 | 第81-83页 |
附录A 平面20杆桁架结构参数 | 第81-82页 |
附录B QTT简化模型参数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