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6-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临床研究 | 第9-19页 |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 第9-12页 |
·病例来源 | 第9页 |
·诊断标准 | 第9-11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9页 |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第9页 |
·病情判定标准 | 第9-11页 |
·改良Kupperman评分法 | 第10页 |
·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 第10-11页 |
·纳入标准 | 第11页 |
·排除标准 | 第11页 |
·剔除标准 | 第11页 |
·脱落标准 | 第11-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调查表设计 | 第12页 |
·治疗方法 | 第12页 |
·观测指标 | 第12-13页 |
·疗效判定 | 第13页 |
·单项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 第13页 |
·疾病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第13页 |
·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13页 |
·数据分析 | 第13-14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4-17页 |
·年龄分布 | 第14-15页 |
·绝经情况 | 第15页 |
·疗效评价 | 第15-17页 |
·病情程度分级比较 | 第15页 |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 第15-16页 |
·治疗前后症状总分比较 | 第16页 |
·治疗前后疾病综合疗效比较 | 第16-17页 |
·治疗前后主症疗效比较 | 第17页 |
4. 相关性分析 | 第17-18页 |
·年龄与临床疗效相关性分析 | 第17-18页 |
·绝经情况与临床疗效相关性分析 | 第18页 |
5. 安全性评价 | 第18-19页 |
讨论 | 第19-34页 |
1. 祖国医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 第19-21页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名的认识 | 第19页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9-21页 |
·从脏腑层面认识 | 第19-20页 |
·从阴阳层面认识 | 第20-21页 |
2. 现代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 第21-22页 |
3. 病证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原理 | 第22-25页 |
·辨证:抓住疾病某阶段的特殊变化,使治病更有针对性 | 第22-23页 |
·辨病:寻求疾病的本质规律,使治病更有规律可循 | 第23-24页 |
·病证结合的重要性 | 第24-25页 |
4. 导师对病证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 第25-28页 |
·经权思想与“知常达变” | 第25-26页 |
·导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治思路的认识 | 第26-28页 |
5. 西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 第28-29页 |
6. 桂枝龙骨牡蛎汤的来源及药物组成的认识 | 第29-32页 |
7. 典型病例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正文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录:文献综述 | 第40-50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表 | 第50-53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