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一. 理论基础 | 第11-17页 |
| 1. 针灸处方的形成及进展 | 第11-13页 |
| 2. 循经取穴的概述 | 第13-14页 |
| 3. 《内经》针灸处方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4. 《内经》中关于循经取穴的记载 | 第15-17页 |
| 二. 《内经》中循经取穴的方法分类 | 第17-24页 |
| 1. 本经取穴法 | 第17-18页 |
| 2. 表里经取穴法 | 第18-19页 |
| ·表里单经取穴 | 第18页 |
| ·表里两经取穴 | 第18-19页 |
| 3. 同名经取穴法 | 第19-21页 |
| ·一对同名经取穴 | 第20页 |
| ·多对同名经取穴 | 第20-21页 |
| 4. 表里同名经取穴法 | 第21页 |
| 5. 同阴阳经取穴法 | 第21-22页 |
| 6. 多经取穴法 | 第22-24页 |
| 三. 《内经》以经论穴考 | 第24-25页 |
| 四. 《内经》循经取穴对后世的影响 | 第25-33页 |
| 1. 对古代医籍的影响 | 第25-31页 |
| ·《难经》 | 第25页 |
| ·《伤寒杂病论》 | 第25-26页 |
| ·《针灸甲乙经》 | 第26-27页 |
| ·《脉经》 | 第27页 |
| ·《肘后备急方》 | 第27-28页 |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第28页 |
| ·《针灸资生经》 | 第28-29页 |
| ·《针经指南》 | 第29页 |
| ·《十四经发挥》 | 第29-30页 |
| ·《针灸聚英》 | 第30页 |
| ·《针灸大成》 | 第30-31页 |
| 2. 对现代临床意义与价值 | 第31-33页 |
| 五. 循经取穴治疗带状疱疹的体会 | 第33-34页 |
| 六. 病案举例 | 第34-36页 |
| 病案一 | 第34页 |
| 病案二 | 第34-36页 |
| 七. 结论 | 第36-37页 |
| 八. 讨论 | 第37-38页 |
| 九. 问题与展望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附件 | 第43-64页 |
| 附件1 《黄帝内经》针灸处方条文 | 第43-63页 |
| 附件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