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关于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必要性的研究 | 第12页 |
·关于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存在的问题研究 | 第12-13页 |
·关于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工作机制的研究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2 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工作机制的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党代表 | 第15-16页 |
·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 | 第16页 |
·工作机制 | 第16页 |
·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工作机制 | 第16-17页 |
3 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的学理依据与制度基础 | 第17-19页 |
·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的学理依据 | 第17-18页 |
·代议制民主理论 | 第17-18页 |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 | 第18页 |
·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的制度基础 | 第18-19页 |
·党代表任期制 | 第18-19页 |
4 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19-25页 |
·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联系不到位 | 第19-20页 |
·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工作缺失 | 第19-20页 |
·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不务实效 | 第20页 |
·党员权利虚置现象 | 第20-25页 |
·党员知情权的虚置 | 第20-21页 |
·党员参与权的虚置 | 第21-22页 |
·党员表达权的虚置 | 第22-23页 |
·党员监督权的虚置 | 第23-25页 |
5 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工作存在问题的生成机理 | 第25-36页 |
·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动力不足 | 第25-27页 |
·部分党代表履职意识缺失 | 第25-26页 |
·部分党代表综合素质不高 | 第26-27页 |
·党代表结构不合理 | 第27-29页 |
·城乡与行业间党代表比例失调,降低了党代表代表的广泛性 | 第27-28页 |
·领导干部在党代表中比例过高,弱化了党代表代表的真实性 | 第28-29页 |
·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工作保障机制不完善 | 第29-36页 |
·选举机制不规范 | 第29-31页 |
·组织保障机制不健全 | 第31-32页 |
·时间经费保障机制缺失 | 第32-33页 |
·党代表述职评测机制不完善 | 第33-35页 |
·党代表动态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 | 第35-36页 |
6 党代表联系党员的工作机制构建 | 第36-50页 |
·建立健全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动力机制 | 第36-39页 |
·建立健全党代表教育机制 | 第36-37页 |
·建立健全党代表培训机制 | 第37-38页 |
·优化党代表履职责任机制 | 第38-39页 |
·探索完善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实施机制 | 第39-42页 |
·建立健全党代表接待日制度 | 第40-41页 |
·探索实行党代表席位制 | 第41-42页 |
·完善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群众工作配套机制 | 第42-50页 |
·建立健全党代表选举机制 | 第42-43页 |
·积极探索推广党代表提案机制 | 第43-45页 |
·建立健全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工作保障机制 | 第45-46页 |
·建立完善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工作的监督评测机制 | 第46-47页 |
·规范落实党代表动态管理机制 | 第47-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