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化学转化藻类物质制备生物燃料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生物质转化技术 | 第11-13页 |
| ·生物化学法 | 第11页 |
| ·热化学转化法 | 第11-13页 |
| ·不同生物质的转化利用 | 第13-14页 |
| ·第一代生物燃料 | 第13-14页 |
| ·第二代生物燃料 | 第14页 |
| ·第三代生物燃料 | 第14页 |
| ·第三代生物燃料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2 亚临界水中微藻和大藻的共液化 | 第18-30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实验部分 | 第18-20页 |
|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 ·实验步骤 | 第18-20页 |
| ·产物表征 | 第20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20-26页 |
| ·热重分析 | 第20-22页 |
| ·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布影响 | 第22-23页 |
| ·反应时间对产物分布影响 | 第23页 |
| ·微藻/大藻(SP/EP)质量比对产物分布影响 | 第23-25页 |
| ·水/藻质量比对产物分布影响 | 第25-26页 |
| ·生物油的表征 | 第26-28页 |
| ·气质分析 | 第26-28页 |
| ·元素分析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3 溶剂极性对微藻液化行为的影响 | 第30-42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 ·实验步骤 | 第30-32页 |
| ·产物分析 | 第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 ·溶剂筛选 | 第32-34页 |
| ·溶剂/微藻比(S/B)对产物分布影响 | 第34-35页 |
| ·反应时间对产物分布影响 | 第35页 |
| ·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布影响 | 第35-36页 |
| ·气质分析 | 第36-39页 |
| ·元素分析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4 亚/超临界丙酮中微藻的无催化液化 | 第42-56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 ·实验操作 | 第42-43页 |
| ·产物表征 | 第43-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8页 |
| ·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4-46页 |
| ·丙酮/微藻比(A/M)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反应时间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7-48页 |
| ·生物油表征 | 第48-55页 |
| ·气质分析 | 第48-51页 |
| ·元素分析 | 第51-53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5 路易斯酸催化微藻的酯化/酯交换反应 | 第56-74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实验部分 | 第56-58页 |
| ·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 ·实验步骤 | 第57-58页 |
| ·产物表征 | 第5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7页 |
| ·催化剂筛选 | 第58-60页 |
| ·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60-62页 |
| ·时间对产物分布影响 | 第62页 |
| ·乙醇/微藻比(EtOH/MA)对产物分布影响 | 第62-63页 |
| ·催化剂用量对产物分布影响 | 第63-64页 |
| ·水分含量对产物分布影响 | 第64-67页 |
| ·粗生物柴油表征 | 第67-72页 |
| ·元素分析 | 第67-69页 |
| ·气质分析 | 第69-71页 |
| ·热重分析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6 展望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 作者简历 | 第82-84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