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符号说明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羊腐蹄病病原学 | 第9-13页 |
·坏死杆菌生物学特性 | 第9-12页 |
·节瘤拟杆菌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羊腐蹄病流行病学和发病原因 | 第13-14页 |
·羊腐蹄病流行病学 | 第13页 |
·羊腐蹄病发病原因 | 第13-14页 |
·羊腐蹄病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第14页 |
·羊腐蹄病临床症状 | 第14页 |
·羊腐蹄病病理变化 | 第14页 |
·羊腐蹄病诊断技术 | 第14-15页 |
·临床诊断 | 第14页 |
·实验室诊断 | 第14-15页 |
·羊腐蹄病的治疗 | 第15-16页 |
·局部治疗 | 第15页 |
·蹄部药浴 | 第15页 |
·全身治疗 | 第15-16页 |
·羊腐蹄病的预防 | 第16页 |
·加强饲养管理 | 第16页 |
·药物预防 | 第16页 |
·疫苗预防 | 第16页 |
·细菌多样性研究 | 第16-19页 |
·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对病原微生物揭示的意义 | 第16-17页 |
·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羊腐蹄病主要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 第20-32页 |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主要生化试剂 | 第20页 |
·仪器设备 | 第20页 |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 第20-21页 |
·方法 | 第21-25页 |
·羊腐蹄病蹄部拭子采集与处理 | 第21页 |
·Illumina 二代测序 | 第21-23页 |
·数据处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3页 |
·羊坏死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3-24页 |
·药敏试验 | 第24-25页 |
·结果 | 第25-32页 |
·采集蹄部拭子的初步鉴定结果 | 第25-26页 |
·羊腐蹄病蹄部拭子基因组 DNA 16SrRNA V3-V4 区 PCR 扩增 | 第26页 |
·羊腐蹄病蹄部拭子样品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26-29页 |
·病原革兰氏染色、镜检的结果 | 第29-30页 |
·药敏实验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