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大采高综采面覆岩活动规律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近距离煤层覆岩移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2 平朔井工二矿工程地质概况及煤岩物理力学试验 | 第18-27页 |
| ·矿山工程概况 | 第18-20页 |
| ·交通位置 | 第19页 |
| ·地质条件 | 第19-20页 |
| ·可采煤层 | 第20页 |
| ·矿井生产情况 | 第20-22页 |
| ·开拓方式 | 第20页 |
| ·开采情况 | 第20-22页 |
| ·煤岩物理力学试验 | 第22-26页 |
| ·实验目的 | 第22页 |
| ·实验内容及设备 | 第22-23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3-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近距离煤层覆岩移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 | 第27-59页 |
| ·相似材料模拟模型设计 | 第27-34页 |
| ·相似参数的确定 | 第27-29页 |
| ·相似材料模型制作 | 第29-31页 |
| ·测点布置及观测 | 第31-32页 |
| ·模型加载及开挖 | 第32-34页 |
| ·近距离煤层开采矿压显现及来压规律 | 第34-44页 |
| ·基于岩层移动的来压判别 | 第34页 |
| ·9煤开采矿压显现 | 第34-39页 |
| ·11煤开采矿压显现 | 第39-43页 |
| ·上下煤层开采矿压显现对比 | 第43-44页 |
| ·近距离煤层开采覆岩移动规律 | 第44-53页 |
| ·采动影响范围扩展方向 | 第44-46页 |
| ·基于测点聚类分析的三带划分 | 第46-49页 |
| ·近距离煤层开采关键层识别 | 第49-51页 |
| ·近距离煤层覆岩结构模型 | 第51-53页 |
| ·近距离煤层开采离层发育及扩展 | 第53-57页 |
| ·9煤开采时离层发育 | 第53-55页 |
| ·11煤开采时离层发育 | 第55页 |
| ·离层发育模型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4 1103采面来压规律现场监测研究 | 第59-68页 |
| ·监测目的 | 第59页 |
| ·监测方案 | 第59-61页 |
| ·支架工作阻力监测 | 第59-61页 |
| ·工作面顶底板移近量观测 | 第61页 |
| ·工作面片帮冒顶等观测 | 第61页 |
| ·来压监测结果数据分析 | 第61-67页 |
| ·初次来压监测数据分析 | 第61-64页 |
| ·周期来压监测数据分析 | 第64-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 ·结论 | 第68页 |
| ·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作者简历 | 第71-73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