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 第10页 |
·旅游网络舆情迅速发展 | 第10-11页 |
·网络社会科学研究兴起 | 第11页 |
·政府旅游政策存在偏差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内容分析法 | 第15页 |
·社会网络分析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 第16-28页 |
·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旅游凝视 | 第16-17页 |
·符号学 | 第17-18页 |
·旅游动机 | 第18-19页 |
·真实性 | 第19-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相关概念 | 第25-28页 |
·景观 | 第25-26页 |
·共现 | 第26-28页 |
第3章 上海旅游景观概况与研究设计 | 第28-36页 |
·上海旅游景观 | 第28-33页 |
·上海旅游景观禀赋 | 第28-30页 |
·上海旅游景观空间分布 | 第30-32页 |
·上海城市旅游景观分类 | 第32-33页 |
·网络样本选取 | 第33-34页 |
·入境游客网络游记 | 第33页 |
·官方机构宣传文本 | 第33-34页 |
·样本内容预处理 | 第34-35页 |
·样本内容分析 | 第35-36页 |
·选定高频词 | 第35页 |
·构建共现矩阵 | 第35页 |
·社会网络分析 | 第35-36页 |
第4章 上海旅游景观关注效应分析 | 第36-50页 |
·高频词汇分析 | 第36-41页 |
·入境游客游记高频词汇分析 | 第36-39页 |
·官方宣传文本高频词汇分析 | 第39-41页 |
·关注热度分析 | 第41-45页 |
·关注偏好分析 | 第45-50页 |
·入境游客游记与官方宣传文本关注偏好相一致 | 第47-48页 |
·入境游客游记与官方宣传文本关注偏好相偏离 | 第48-50页 |
第5章 上海旅游景观共现效应分析 | 第50-62页 |
·上海旅游景观二重共现分布分析 | 第50-54页 |
·官方宣传文本二重共现分布分析 | 第50-52页 |
·入境游客网络游记二重共现分布分析 | 第52-53页 |
·上海旅游景观二重共现分布比较 | 第53-54页 |
·上海旅游景观二重共现偏好分析 | 第54-59页 |
·上海旅游景观二重共现偏好显著性差异分析 | 第56-58页 |
·上海旅游景观二重共现偏好非显著性差异分析 | 第58-59页 |
·上海旅游景观多重共现效应分析 | 第59-62页 |
·官方多重共现效应显著性分析 | 第59-60页 |
·入境游客多重共现效应显著性分析 | 第60页 |
·共同多重共现效应显著性分析 | 第60-62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62-69页 |
·研究结论 | 第62-65页 |
·旅游发展与经济效益是官方宣传与共现核心之所在 | 第62-63页 |
·探寻历史文化原真性是入境游客关注与共现原因之所在 | 第63页 |
·非热门旅游景观是二者共同关注与共同偏好的一致表现 | 第63-64页 |
·老城厢、豫园、人民广场等构成二者共同多重共现集合 | 第64-65页 |
·讨论 | 第65-68页 |
·上海旅游景观的划分 | 第65-66页 |
·认知入境游客关注偏好 | 第66页 |
·政府旅游营销策略建议 | 第66-68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附录 | 第74-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