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2-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37页 |
综述一 5-羟色胺(5-HT)能系统与抑郁症研究概述 | 第14-19页 |
1. 5-HT与抑郁症研究概述 | 第14-16页 |
2. 5-HT1A受体与抑郁症研究概述 | 第16-17页 |
3. 小结 | 第17-19页 |
综述二 针刺与艾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概述 | 第19-24页 |
1. 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概述 | 第19-22页 |
2. 艾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概述 | 第22-23页 |
3. 结论与展望 | 第23-24页 |
综述三 针刺与艾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概述 | 第24-29页 |
1. 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概述 | 第24-25页 |
2. 艾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概述 | 第25页 |
3. 针灸联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概述 | 第25页 |
4. 针药联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概述 | 第25-27页 |
5. 针刺与其他外治手段联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概述 | 第2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7页 |
前言 | 第37-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3页 |
1. 实验动物与分组 | 第39页 |
·实验动物 | 第39页 |
·动物分组 | 第39页 |
·模型制备与评定 | 第39页 |
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9-40页 |
·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药品试剂 | 第40页 |
3. 治疗方法 | 第40页 |
4. 指标检测及方法 | 第40-41页 |
·行为学检测方法 | 第40-41页 |
·取材方法 | 第41页 |
·指标检测方法 | 第41页 |
5. 统计学分析 | 第41-43页 |
结果 | 第43-52页 |
1. 行为学检测结果 | 第43-47页 |
·开野实验检测结果 | 第43-45页 |
·糖水消耗实验检测结果 | 第45-46页 |
·体质量检测结果 | 第46-47页 |
2. 前额皮质检测结果 | 第47-52页 |
·5-HT检测结果 | 第48页 |
·5-HIAA检测结果 | 第48-49页 |
·Trp检测结果 | 第49页 |
·5-HT/5-HIAA比值结果 | 第49-50页 |
·5-HT1A受体结合常数检测结果 | 第50-51页 |
·5-HT1A受体结合容量检测结果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62页 |
1. 实验设计依据 | 第52-55页 |
·模型制备方法 | 第52页 |
·应激因子的选取 | 第52-53页 |
·应激持续时间 | 第53页 |
·实验动物的选取 | 第53页 |
·对照药物的选取 | 第53-54页 |
·分组的意义与目的 | 第54页 |
·指标选取的意义 | 第54-55页 |
2. 抑郁症的中医学认识 | 第55-56页 |
·抑郁症的中医病机 | 第55-56页 |
·穴位的选取 | 第56页 |
3. 针刺与艾灸的作用特点 | 第56-58页 |
4. 前额皮质与抑郁症 | 第58页 |
5. 针刺与艾灸对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其差异 | 第58-59页 |
6. 针刺与艾灸对抑郁大鼠前额皮质5-HT能系统的影响及其差异 | 第59-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1. 结论 | 第62页 |
2. 创新点 | 第62页 |
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