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闽北山区道路网络的森林景观效应--以将乐县为例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1 引言第12-18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道路影响域的确定第13-14页
     ·道路网络的测度指数第14页
     ·森林景观分类第14-15页
     ·森林景观的测度指数第15-16页
     ·存在的问题第16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研究地区概括第18-19页
   ·自然环境概况第18页
     ·地理位置第18页
     ·自然资源第18页
     ·地形地貌第18页
     ·气候因子第18页
   ·道路建设情况第18页
   ·社会经济状况第18-19页
3 研究方法第19-25页
   ·数据来源第19页
   ·地形因子分类第19-20页
   ·森林景观分类第20-22页
   ·缓冲区分析第22页
   ·景观指数选取第22-25页
     ·森林景观斑块类型指标第22-23页
     ·森林景观斑块形状指标第23页
     ·森林景观异质性指标第23-25页
4 森林景观的空间分布格局第25-36页
   ·森林景观要素的特征分析第25-27页
   ·森林景观的异质性分析第27-29页
   ·森林景观要素的分维数及稳定性分析第29-30页
   ·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对地形的响应第30-34页
     ·景观格局的地貌分布特征第30-31页
     ·景观格局的坡度分布特征第31-33页
     ·景观格局的坡向分布特征第33-34页
   ·小结第34-36页
5 道路网络对森林景观格局的影响第36-41页
   ·不同等级道路缓冲区的景观结构对比分析第36-37页
   ·不同等级道路缓冲区景观格局的对比分析第37页
   ·道路缓冲区景观格局的梯度变化对比分析第37-39页
   ·小结第39-41页
6 道路网络的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对地形的响应第41-51页
   ·道路网络对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在不同地貌上的变化第41-43页
     ·不同等级道路森林景观格局的地貌效应第41-43页
     ·不同地貌森林景观格局的道路等级效应第43页
   ·道路网络对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在不同坡度上的变化第43-47页
     ·不同等级道路森林景观格局的坡度效应第43-46页
     ·不同坡度森林景观格局的道路等级效应第46-47页
   ·道路网络对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在不同坡向上的变化第47-50页
     ·不同等级道路森林景观格局的坡向效应第47页
     ·不同坡向森林景观格局的道路等级效应第47-50页
   ·小结第50-5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结论与讨论第51-52页
   ·主要创新点第52页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浙江省乐清市碳汇林实证研究
下一篇:择伐强度对杉阔混交人工林生态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