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土壤学论文

排水对小兴安岭沼泽湿地土壤碳组分的影响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选题背景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6页
     ·土壤有机碳组分研究第14-15页
     ·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碳输出的影响第15-16页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16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页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18-22页
   ·研究区概况第18-19页
     ·地理位置第18页
     ·地形地貌第18页
     ·气候第18-19页
     ·土壤第19页
     ·土壤第19页
   ·研究方法第19-21页
     ·样品采集第19页
     ·测试方法第19-21页
   ·数据处理第21-22页
第3章 排水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碳组分动态变化第22-29页
   ·土壤理化性质第22-26页
     ·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第22-24页
     ·土壤养分第24页
     ·土壤有机碳第24-25页
     ·讨论第25-26页
   ·土壤碳组分动态变化特征第26-28页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季节与剖面变化特征第26页
     ·土壤微生物量碳(MBC)的季节与剖面变化特征第26-27页
     ·讨论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4章 湿地排水后土壤碳组分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9-39页
   ·土壤重组和轻组有机碳的动态第29-31页
     ·各组分中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第29-30页
     ·土壤重组和轻组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征第30页
     ·各组分有机碳分配比例的变化第30-31页
     ·讨论第31页
   ·湿地排水后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特征第31-34页
     ·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变化第32-33页
     ·土壤剖面微生物量的变化第33-34页
     ·讨论第34页
   ·湿地排水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动态第34-37页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动态第35页
     ·土壤剖面溶解性有机碳分布特征第35-37页
     ·讨论第37页
   ·小结第37-39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39-41页
   ·结论第39-40页
   ·不足与展望第40-41页
     ·存在问题第40页
     ·研究展望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6-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花苜蓿MsSOS3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
下一篇:松嫩平原过去百年农业开垦的气候效应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