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建筑技术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农村建设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农村建设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国外农村建设现状 | 第10-12页 |
·我国农村建设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农村建设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 第13页 |
·研究的内容框架和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的内容框架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的思路和创新点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概述 | 第16-25页 |
·新农村建设概述 | 第16-18页 |
·新农村建设内涵 | 第16页 |
·新农村建设意义 | 第16-17页 |
·新农村建设研究概述 | 第17-18页 |
·绿色建筑技术概述 | 第18-22页 |
·绿色建筑技术内涵 | 第18页 |
·绿色建筑技术研究概述 | 第18-21页 |
·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 第21-22页 |
·绿色建筑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 | 第22-24页 |
·新农村建设绿色建筑技术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绿色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农村建设现状 | 第25-34页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况 | 第25-27页 |
·地理位置 | 第25页 |
·气候特征 | 第25-26页 |
·可再生能源 | 第26-27页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建设发展 | 第27-29页 |
·80年代以前的农村建设 | 第27页 |
·80年代到90年代末的农村建设 | 第27-28页 |
·90年代末以来的农村建设 | 第28-29页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农村建设现状调研及问题分析 | 第29-33页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农村建设现状调研 | 第29-31页 |
·调研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相应建议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绿色新农村建设研究 | 第34-61页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 | 第35-44页 |
·社区选址 | 第35页 |
·建筑布局 | 第35-36页 |
·建筑朝向、间距与体型 | 第36-38页 |
·节能节地住宅规划 | 第38-39页 |
·功能分区高效整合规划 | 第39-40页 |
·公共设施建设的绿色节能策略 | 第40-43页 |
·绿化环境设计 | 第43-44页 |
·新农村住宅单体设计 | 第44-56页 |
·住宅平面设计绿色节能策略 | 第44-49页 |
·外墙节能技术 | 第49-52页 |
·屋顶节能技术 | 第52-54页 |
·门窗节能技术 | 第54-56页 |
·可再生能源利用 | 第56-60页 |
·太阳能技术 | 第56-58页 |
·沼气技术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绿色新农村建设方案设计 | 第61-75页 |
·甘舍村新农村建设方案设计分析 | 第61-64页 |
·甘舍村概况 | 第61页 |
·甘舍村的建设现状 | 第61-63页 |
·甘舍村新农村建设民意调查 | 第63-64页 |
·甘舍村新农村建设方案分析 | 第64页 |
·甘舍村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 | 第64-69页 |
·甘舍村新农村社区选址分析 | 第64-65页 |
·甘舍村新农村社区总体规划分析 | 第65-67页 |
·甘舍村新农村社区道路交通系统 | 第67页 |
·甘舍村新农村社区公共设施配置 | 第67-69页 |
·甘舍村新农村社区农宅设计分析 | 第69-73页 |
·农宅的选型和平面布局设计 | 第69-72页 |
·社区农宅的维护结构节能设计分析 | 第72-73页 |
·甘舍村新农村社区可再生能源利用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5-77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个人简历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