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28页 |
·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概况 | 第12-18页 |
·国内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 第12-13页 |
·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危害 | 第13-15页 |
·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治理 | 第15-18页 |
·凹凸棒石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 第18-23页 |
·凹凸棒石简介 | 第18-19页 |
·凹凸棒石结构及性质 | 第19-21页 |
·凹凸棒石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过渡区金属锆的性质及应用 | 第22-23页 |
·成型技术 | 第23-24页 |
·课题的提出、价值及内容 | 第24-28页 |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24-25页 |
·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25页 |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2 Zr-ATP的制备、表征及除磷性能研究 | 第28-38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8-31页 |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实验设备 | 第28-29页 |
·改性实验 | 第29页 |
·Zr-ATP的制备 | 第29页 |
·吸附实验 | 第29-30页 |
·磷酸根标准曲线 | 第30-31页 |
·表征手段 | 第3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7页 |
·Zr溶液浓度对Zr-ATP吸附剂的影响 | 第31-32页 |
·Zr溶液体积对Zr-ATP吸附剂的影响 | 第32-33页 |
·浸渍时间对Zr-ATP吸附剂的影响 | 第33-34页 |
·焙烧温度对Zr-ATP吸附剂的影响 | 第34-35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5页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5-36页 |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Zr-ATP颗粒吸附剂的成型工艺研究 | 第38-50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8-41页 |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实验设备 | 第38页 |
·Zr-ATP吸附剂的成型 | 第38-40页 |
·吸附实验 | 第40-41页 |
·空白实验 | 第41页 |
·散失率测定 | 第41页 |
·抗压强度的测定 | 第4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Na_2SiO_3用量对吸附剂成型的影响 | 第42-43页 |
·α-Al_2O_3用量对吸附剂成型的影响 | 第43-44页 |
·PVA(SA)浓度对吸附剂成型的影响 | 第44-45页 |
·固液比对吸附剂成型的影响 | 第45-46页 |
·最佳成型工艺的确定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Zr-ATP颗粒吸附剂除磷工艺研究 | 第50-58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50-52页 |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实验设备 | 第50页 |
·吸附条件对除磷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吸附剂对NH_4~+、PO_4~(3-)吸附选择性 | 第51-52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p H对Zr-ATP颗粒除磷效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温度对Zr-ATP颗粒除磷效率的影响 | 第53页 |
·初始浓度对Zr-ATP颗粒除磷效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吸附剂投加量对除磷效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Zr-ATP颗粒吸附剂对NH_4~+、PO_4~(3-)的选择吸附性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5 实际景观水体除磷小试 | 第58-64页 |
·研究对象 | 第58-59页 |
·兴庆湖 | 第58页 |
·劳动公园 | 第58-59页 |
·采样及分析方法 | 第59-60页 |
·采样方法 | 第59页 |
·分析方法 | 第59-6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0-61页 |
·兴庆湖水质检测及处理结果 | 第60页 |
·劳动公园水质检测及处理结果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