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1-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5-18页 |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15-16页 |
| ·地理位置 | 第15页 |
| ·地形 | 第15页 |
| ·气候 | 第15-16页 |
| ·土壤 | 第16页 |
| ·水文 | 第16页 |
| ·植被类型 | 第16页 |
| ·植被恢复概况 | 第16-18页 |
| ·自然恢复 | 第17页 |
| ·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相结合 | 第17-18页 |
| 第3章 数据来源与方法 | 第18-20页 |
| ·数据获取 | 第18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8-19页 |
| ·样地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 第4章 研究结果 | 第20-46页 |
| ·植物群落 | 第20-22页 |
| ·植物群落结构 | 第20页 |
| ·植物群落物种组成 | 第20-22页 |
| ·植物群落 α 多样性指数 | 第22-29页 |
| ·不同年份植物群落 α 多样性指数的比较 | 第22-24页 |
| ·不同年份乔灌草植物群落 α 多样性指数的比较 | 第24-26页 |
| ·同一海拔高度不同生长时间的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比较 | 第26-27页 |
| ·不同生长时间的植物群落随海拔梯度变化的 α 多样性指数 | 第27-29页 |
| ·植物群落 β 多样性指数 | 第29-34页 |
| ·植物群落Jaccard指数比较 | 第29-31页 |
| ·植物群落Cody指数比较 | 第31-34页 |
| ·谢家店植物群落演替规律 | 第34-39页 |
| ·物种的重要值 | 第34-38页 |
| ·植物群落的演替 | 第38-39页 |
| ·植物群落生物量 | 第39-43页 |
| ·生物量样地植物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 | 第39-41页 |
| ·2009年和2015年生物量的对比 | 第41-43页 |
| ·环境与植物群落间相关性分析 | 第43-46页 |
| ·环境与植物群落间相关关系 | 第43-46页 |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6-50页 |
| ·主要结论 | 第46-48页 |
| ·创新点 | 第48页 |
| ·不足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 附录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63页 |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