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有机膦催化的偶氮次甲基亚胺的环加成反应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40页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第9-11页
   ·1,3-偶极环加成反应概述第11-13页
   ·偶氮次甲基亚胺参与的环加成反应第13-34页
     ·[3+2]环加成反应第13-19页
     ·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第19-26页
     ·[3+3]环加成反应第26-29页
     ·不对称[3+3]环加成反应第29-31页
     ·[4+3]环加成反应第31页
     ·不对称[4+3]环加成反应第31-32页
     ·其它环加成反应第32-34页
   ·研究背景第34页
   ·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工作第34-35页
   ·论文设计第35-40页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偶氮次甲基亚胺及其制备方法第37-39页
     ·联烯酸酯及炔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第39-40页
第二章 有机膦催化偶氮次甲基亚胺与联烯酸酯的[4+3]环加成反应研究第40-63页
   ·引言第40-41页
   ·芳香性偶氮次甲基亚胺底物的合成第41-43页
     ·仪器与试剂第41-42页
     ·菲啶类偶氮次甲基亚胺底物的合成方法第42页
     ·喹啉、异喹啉类偶氮次甲基亚胺底物的合成方法第42-43页
   ·联烯酸酯底物的合成第43-44页
     ·仪器与试剂第43页
     ·合成步骤第43-44页
   ·有机膦催化芳香性偶氮次甲基亚胺与联烯酸酯的环加成反应第44-54页
     ·仪器与试剂第44-45页
     ·反应条件的筛选和底物拓展第45-48页
     ·产物的衍生化第48-54页
   ·实验步骤和化合物数据第54-63页
     ·联烯酸酯与偶氮次甲基亚胺[4+3]环加成反应的通用步骤第54页
     ·合成化合物的数据第54-63页
第三章 膦催化的偶氮次甲基亚胺与贫电烯烃的[3+2]环加成反应的研究第63-90页
   ·引言第63页
   ·C,N-环状偶氮次甲基亚胺底物的制备第63-66页
     ·仪器与试剂第63页
     ·合成通法第63-66页
   ·N,N’-五元环状偶氨次甲基亚胺底物的制备第66-67页
     ·仪器与试剂第66页
     ·制备方法第66-67页
   ·芳香性的偶氮次甲基亚胺底物的制备第67页
   ·有机膦催化的偶氮次甲基亚胺与贫电烯烃的[3+2]环加成反应第67-80页
     ·仪器与试剂第67-68页
     ·C,N-环状偶氮次甲基亚胺与顺-1,2-双(苯磺酰基)乙烯的环加成反应第68-70页
     ·五元环状偶氮次甲基亚胺与顺-1,2-双(苯磺酰基)乙烯的环加成反应第70-74页
     ·芳香性的偶氮次甲基亚胺与顺-1,2-双(苯磺酰基)乙烯的环加成反应第74-76页
     ·偶氮次甲基亚胺与其它贫电烯烃的环加成反应第76-78页
     ·有机膦催化的[3+2]环加成反应的反应机理研究第78页
     ·产物的衍生化第78-80页
   ·化合物数据第80-90页
第四章 有机膦催化的偶氮次甲基亚胺与炔酮的[3+3]环加成反应研究第90-109页
   ·引言第90页
   ·炔酮底物的合成第90-92页
     ·仪器与试剂第90-91页
     ·合成步骤第91-92页
   ·有机膦催化的C,N-环状偶氮次甲基亚胺与炔酮的[3+3]环加成反应第92-101页
     ·仪器与试剂第92页
     ·反应条件的筛选与底物的拓展第92-100页
     ·反应机理的讨论第100-101页
   ·实验步骤和化合物数据第101-109页
     ·偶氮次甲基亚胺与炔酮[3+3]环加成反应的通用步骤第101页
     ·合成化合物的数据第101-109页
第五章 菲啶类偶氮次甲基亚胺与联烯酸酯的热致[3+2]环加成反应第109-122页
   ·引言第109页
   ·菲啶类偶氮次甲基亚胺底物的合成第109页
   ·联烯酸酯底物的合成第109-110页
     ·仪器与试剂第109-110页
     ·合成步骤第110页
   ·菲啶类偶氮次甲基亚胺与联烯酸酯的热致[3+2]环加成反应第110-114页
     ·仪器与试剂第110-111页
     ·反应条件的筛选和底物拓展第111-114页
   ·合成化合物的数据第114-122页
第六章 总结及创新性第122-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附录第136-147页
个人简介第147-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胡敏酸和生物焦分子结构模拟及对DBSA的吸附机制研究
下一篇:手性芳甲叉双噁唑啉和双噻唑啉配体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