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泌尿生殖器肿瘤论文--乳腺肿瘤论文

IL-18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易感性关联分析

中文摘要第1-6页
研究背景第6页
本次研究的创新点第6页
研究目的第6-7页
研巧方法第7页
统计学方法第7页
结果第7-8页
结论第8-9页
 1. 恶性组与健康组比较得出的结论第8页
 2. 良性组与恶性组间比较得出的结论第8页
 3. 良性组与健康组相比较得出的结论第8页
 4. 淋巴结转移性乳腺癌组与淋巴结非转移性乳腺癌组比较的结论第8页
 5. 连锁不平衡检验及单体型分析的结论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前言第10-12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研究资料与方法第13-20页
 1. 研究资料的获取第13-15页
 2. 方法及标本处理第15-20页
   ·实验设备第16页
   ·试剂第16-17页
   ·样本核酸提取操作步骤第17页
   ·DNA浓度及纯度检测第17页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体系的建立第17-18页
   ·琼脂糖凝胶的配置操作步骤第18-20页
 3. 统计学分析第20页
结果第20-28页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第20页
   ·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析第20-27页
     ·恶性组与健康组间分析第21-22页
     ·良性组与恶性组间分析第22-24页
     ·良性组与健康组间分析第24-25页
     ·淋巴结转移性乳腺癌与淋巴结未转移乳腺癌组间分析第25-27页
   ·连锁不平衡分析及单倍型分析第27-28页
     ·连锁不平衡分析第27页
     ·单体型与乳腺疾病或淋巴结转移情况间关联强度的分析第27-28页
结论第28页
   ·恶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得出的结论第28页
   ·良性组与恶性组间比较得出的结论第28页
   ·良性组与健康组相比较得出的结论第28页
   ·淋巴结转移性乳腺癌组与淋巴结非转移性乳腺癌组比较的结论第28页
   ·连锁不平衡检验及单体型分析结论第28页
讨论第28-32页
参考文献第32-34页
综述第34-66页
 IL-18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第34-49页
  前言第34页
  IL-18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第34-36页
  IL-18在癌症中的作用第36-40页
  临床试验第40-41页
  结论第41页
  参考文献第41-49页
 循环肿瘤细胞致肿瘤血行转移的研究进展第49-55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卵巢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meta分析第55-66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与远处转移灶摄碘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腺病毒介导IL-24基因诱导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