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 ·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 第11-21页 |
| ·染料废水物理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染料废水化学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染料废水生物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生物-物化联合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 ·生物-物化联合工艺方法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反应器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 ·染料废水治理研究的发展方向 | 第25页 |
|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3页 |
| ·实验装置及工艺流程 | 第27-28页 |
| ·主要实验器材及材料 | 第28-29页 |
| ·主要实验器材 | 第28页 |
| ·主要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 ·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29-33页 |
| ·染料脱色率的测定 | 第29-30页 |
| ·茜素黄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 ·产物分析 | 第30-31页 |
| ·样品TOC 测试 | 第31页 |
| ·样品BOD5/COD 测试 | 第31页 |
| ·生物相的观察 | 第31-33页 |
| 第3章 内电解对茜素黄的降解及转化途径分析 | 第33-47页 |
| ·Fe/C 体积比对茜素黄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33-35页 |
| ·Fe/C 体积比对茜素黄脱色及降解的影响 | 第33-34页 |
| ·Fe/C 体积比对茜素黄降解过程中TOC 去除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 ·进水pH 值对茜素黄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35-38页 |
| ·进水pH 值对茜素黄脱色及降解的影响 | 第35-37页 |
| ·进水pH 值对茜素黄TOC 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 ·HRT 对茜素黄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38-40页 |
| ·HRT 对茜素黄脱色及降解的影响 | 第38-39页 |
| ·HRT 对茜素黄TOC 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内电解及内电解-紫外工艺对茜素黄可生化性的改善 | 第40页 |
| ·茜素黄产物及转化途径分析 | 第40-46页 |
| ·茜素黄产物的紫外光谱扫描分析 | 第41页 |
| ·茜素黄产物的HPLC 分析 | 第41-43页 |
| ·茜素黄产物的LC-MS 分析 | 第43-44页 |
| ·茜素黄产物的GC 分析 | 第44-45页 |
| ·茜素黄可能的转化途径分析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内电解对茜素黄生物降解的促进及转化途径分析 | 第47-62页 |
| ·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的启动及对茜素黄的降解效果 | 第47-49页 |
| ·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的启动 | 第47-48页 |
| ·单独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对茜素黄的降解效果 | 第48-49页 |
| ·内电解对茜素黄生物降解效果的促进 | 第49-54页 |
| ·系统HRT=6h 时联合工艺对茜素黄的降解效果 | 第49-52页 |
| ·系统HRT=4h 时联合工艺对茜素黄的降解效果 | 第52-54页 |
| ·茜素黄在联合工艺中的产物及转化途径分析 | 第54-59页 |
| ·好氧段生物群落电镜扫描分析 | 第54-56页 |
| ·各工艺段出水紫外光谱扫描分析 | 第56-57页 |
| ·各工艺段出水LC-MS 分析 | 第57-58页 |
| ·内电解促进茜素黄生物降解可能的转化途径 | 第58-59页 |
| ·处理系统中增设内电解工艺的经济成本分析 | 第59-60页 |
| ·新增投资费 | 第59-60页 |
| ·新增运行成本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