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地方政府债券运行机制对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外研究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 第2章 地方政府债券相关理论介绍 | 第17-23页 |
| ·地方政府债券的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 ·地方政府 | 第17页 |
| ·地方政府债券 | 第17-18页 |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 ·公共债券理论 | 第18-20页 |
| ·财政分权理论 | 第20页 |
| ·代际公平理论 | 第20-21页 |
| ·地方政府债券风险 | 第21-23页 |
| ·地方政府债券的内在风险 | 第21页 |
| ·地方政府债券的外在风险 | 第21-23页 |
| 第3章 河北省地方政府债券现状分析 | 第23-29页 |
| ·河北省地方政府债券总体情况 | 第23-25页 |
| ·债券资金分政府层级使用情况 | 第23页 |
| ·债券资金分用途情况 | 第23-24页 |
| ·债券资金分结构期限情况 | 第24-25页 |
| ·政府债券资金取得的成效 | 第25-26页 |
| ·保障了河北省顺利实施中央积极财政政策 | 第25页 |
| ·加快了改善民生的进程 | 第25-26页 |
| ·降低了地方政府融资成本 | 第26页 |
| ·为建立政府债券运行机制进行了有益尝试 | 第26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29页 |
| ·债券资金规模难于满足实际需要 | 第26-27页 |
|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与偿还主体不统一 | 第27页 |
| ·地方政府债券管理体系缺失 | 第27页 |
| ·风险预警体系混乱 | 第27-28页 |
| ·债券使用监管与考核问责脱钩 | 第28-29页 |
| 第4章 国外相关经验启示 | 第29-34页 |
| ·美国弗吉尼亚州债券管理经验 | 第29-30页 |
| ·发行单位 | 第29页 |
| ·债券分类 | 第29-30页 |
| ·弗吉尼亚州债券管理的特点 | 第30页 |
| ·加拿大安大略省债务管理情况 | 第30-31页 |
| ·举债主题和用途 | 第30页 |
| ·预算管理 | 第30页 |
| ·新增债券融资 | 第30页 |
| ·总债券规模及其构成 | 第30-31页 |
| ·风险管理 | 第31页 |
| ·德国市政债券 | 第31-32页 |
| ·法国地方政府债券 | 第32-33页 |
| ·国外经验的几点启示 | 第33-34页 |
| 第5章 完善政府债券运行机制对策建议 | 第34-43页 |
| ·完善政府债券发行机制 | 第34-35页 |
| ·明确地方政府为发债和偿还主体 | 第34页 |
| ·科学测算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 | 第34-35页 |
| ·完善政府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 | 第35页 |
| ·加快培育政府债券发行平台 | 第35页 |
| ·完善地方政府债券管理机制 | 第35-38页 |
| ·分门别类纳入预算管理机制 | 第35-36页 |
| ·管理模式 | 第36-37页 |
| ·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审批机制。 | 第37-38页 |
| ·实行项目库管理机制 | 第38页 |
| ·完善债券偿还保障机制 | 第38-39页 |
| ·落实债券偿还资金来源 | 第38页 |
| ·强化债券偿还措施 | 第38-39页 |
| ·建立配套保障机制 | 第39页 |
| ·完善政府债券运行监督机制 | 第39-40页 |
| ·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管机制 | 第39-40页 |
| ·地方政府本级内部监督机制 | 第40页 |
| ·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 | 第40页 |
| ·要完善政府财务报告和债券信息公开制度 | 第40页 |
|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 第40-43页 |
| ·风险预警机制原则 | 第41页 |
| ·建立全过程预警机制 | 第41页 |
| ·制定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 第41-42页 |
| ·要建立考核问责机制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