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引言 | 第9页 |
·灰铸铁/碳钢复合铸造工艺的应用前景及重要性 | 第9-10页 |
·常用铸造双金属复合工艺方法及存在问题 | 第10-11页 |
·铸渗法 | 第10页 |
·双液双金属复合铸造工艺 | 第10-11页 |
·液-固双金属复合铸造法 | 第11页 |
·灰铸铁/碳钢的复合铸造工艺的概述 | 第11-13页 |
·国内外灰铸铁/碳钢复合铸造工艺的研究 | 第11-12页 |
·灰铸铁/碳钢复合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 | 第12-13页 |
·灰铸铁/碳钢复合简述 | 第13-14页 |
·灰铸铁/碳钢金属间碳化物性质 | 第13-14页 |
·不同冷却速度下灰铸铁/碳钢金属间碳化物的形式 | 第14页 |
·灰铸铁/碳钢液-固复合铸造界面温度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灰铸铁/碳钢的液-固复合铸造界面元素扩散理论 | 第15-17页 |
·元素扩散方程 | 第16页 |
·C元素在Fe基中与不同温度下的扩散 | 第16-17页 |
·铸造工艺数值模拟简述 | 第17-18页 |
·铸造CAE的主要计算方法 | 第17-18页 |
·铸造CAE发展现状 | 第18页 |
·铸造CAE软件在复合铸造工艺中的应用 | 第18页 |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灰铸铁/碳钢复合铸造工艺数值模拟及试验方案 | 第21-26页 |
·实验材料的选择 | 第21页 |
·灰铸铁/碳钢的界面温度场数值模拟方案的确定 | 第21-24页 |
·铸造CAE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22-23页 |
·铸造CAE模拟参数的设置 | 第23-24页 |
·灰铸铁/碳钢复合铸造试验工艺方案的确定 | 第24页 |
·测试方法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灰铸铁/碳钢复合界面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第26-43页 |
·数值模拟理论 | 第26-27页 |
·灰铸铁/碳钢复合铸造数值模拟的描述与假设 | 第26页 |
·传热的控制方程 | 第26-27页 |
·材料的热物理参数 | 第27页 |
·灰铸铁/碳钢结合界面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 | 第27-40页 |
·不同体积比对灰铸铁/碳钢界面温度场的影响 | 第27-31页 |
·型砂传热对灰铸铁/碳钢界面温度场的影响 | 第31-33页 |
·灰铸铁浇注温度对灰铸铁/碳钢冶金结合层的影响 | 第33-36页 |
·灰铸铁/碳钢界面温度场的纵截面图分析 | 第36-40页 |
·基于热交换定律的铸造工艺参数影响公式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灰铸铁/碳钢复合铸造界面的研究 | 第43-54页 |
·灰铸铁/碳钢复合材料试样铸造参数的确定 | 第43-44页 |
·实验结果 | 第44-51页 |
·灰铸铁/碳钢的融合层及扩散层界面组织观察 | 第44-46页 |
·灰铸铁/碳钢的融合层及扩散层界面SEM观察 | 第46-47页 |
·不同体积比的灰铸铁/碳钢的融合层及扩散层厚度 | 第47-48页 |
·型砂传热对灰铸铁/碳钢界面融合的影响 | 第48-49页 |
·灰铸铁/碳钢的融合层及扩散层组织的形成机理 | 第49-51页 |
·界面的硬度分布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