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的评价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背景以及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以及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的创新以及不足 | 第13-14页 |
2 银行脆弱性概念、理论基础及指标体系介绍 | 第14-24页 |
·银行脆弱性概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4-15页 |
·银行脆弱性的概念 | 第14页 |
·银行脆弱性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4-15页 |
·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企业角度:金融脆弱性假说 | 第15-16页 |
·居民角度:银行挤兑与恐慌理论 | 第16-17页 |
·银行角度:安全边界说 | 第17页 |
·政府角度:管制与自由化的政策影响 | 第17-18页 |
·国内外关于银行脆弱性的指标体系 | 第18-24页 |
·国外关于银行脆弱性的指标体系 | 第18-20页 |
·国内关于银行脆弱性的指标体系 | 第20-24页 |
3 我国商业银行脆弱性的生成机制 | 第24-31页 |
·我国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外在生成机制 | 第24-27页 |
·宏观经济因素 | 第24页 |
·信息不对称 | 第24-25页 |
·银行竞争 | 第25页 |
·金融生态环境较差 | 第25-27页 |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内在生成机制 | 第27-31页 |
·资产负债的不对称性 | 第27页 |
·信贷结构失衡 | 第27-28页 |
·收入结构不均衡 | 第28页 |
·预算软约束机制 | 第28-29页 |
·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 第29-31页 |
4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实证分析 | 第31-54页 |
·商业银行脆弱性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35页 |
·本文指标的选取及意义诠释 | 第31-35页 |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35页 |
·实证研究 | 第35-54页 |
·实证分析步骤 | 第35-40页 |
·实证结果 | 第40-54页 |
5 关于降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 第54-63页 |
·加强商业银行自身建设 | 第54-59页 |
·深化商业银行“三性”管理 | 第54-56页 |
·改善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脆弱性 | 第56-57页 |
·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 第57-58页 |
·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 第58-59页 |
·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 第59-63页 |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 第59-60页 |
·深化金融监管 | 第60页 |
·培育良好的微观市场主体 | 第60-61页 |
·优化融资市场结构 | 第61-6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