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1页
1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法律制度概述第11-19页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涵义第11-13页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概念第11-12页
     ·联防联控区域的划分标准第12-13页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3-18页
     ·环境权理论第13-14页
     ·自然契约理论第14页
     ·环境法律正义理论第14-15页
     ·外部性理论第15-17页
     ·博弈理论第17-18页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法律制度的必要性第18-19页
     ·是防治客体的流动性与区域性的客观要求第18页
     ·是应对防治主体关系上的横向性的实际需要第18-19页
     ·是实现防治手段综合管理的必然要求第19页
2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国外立法例与评析第19-26页
   ·美国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第19-21页
     ·联邦政府的区域大气污染管理第19-20页
     ·州政府间的区域协作制度第20-21页
   ·欧盟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第21-23页
     ·通过签署国际条约确立减排目标第21页
     ·制定欧盟指令以实现欧共体环境空气计划第21-22页
     ·欧盟委员会规范分区管理制度第22-23页
   ·日本的大气污染区域控制第23-24页
     ·实施总量控制制度以限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第23页
     ·建立监测网络以公开实时监测信息第23-24页
     ·签订公害防止协议以确保企事业治污第24页
   ·对国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评析第24-26页
     ·美国善用区域空气质量管理机构治污第25页
     ·欧盟巧用法令治污第25页
     ·日本治污注重保障公众权利第25-26页
3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6-34页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法律制度的现状第26-29页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相关法律规定第26-27页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地方实践第27-29页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9-34页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法律制度缺乏合宜的指导思想第29-30页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主体制度不完善第30-31页
     ·区域空气质量监测、评价、信息共享法律制度不健全第31-32页
     ·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预警体系存在问题第32-33页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缺乏补偿与约束机制第33-34页
4 完善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法律制度的建议第34-42页
   ·以“共同但有区别”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法律制度指导思想第34-35页
   ·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主体制度第35-37页
     ·环保部下设区域大气污染管理委员会第35页
     ·完善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联席会议制度第35-36页
     ·设置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咨询机构第36页
     ·打通公众参与的路径第36-37页
   ·健全区域空气质量监测、评价、信息共享法律制度第37-38页
     ·优化区域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法律制度第37页
     ·搭建区域信息共享平台第37-38页
   ·设置有差异的污染预警标准第38页
   ·明确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补偿与约束机制第38-42页
     ·以生态补偿为联控补偿机制第38-39页
     ·明确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约束机制第39-42页
结束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致谢第47-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项目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居民环保意识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空气污染背景下中国医疗保健体系构建研究--以辽宁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