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页 |
·政府职能 | 第14页 |
·区域经济发展 | 第14页 |
·蓝黄经济区 | 第14页 |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政府职能有限论 | 第14-15页 |
·政府职能权变论 | 第15页 |
·区域差异理论 | 第15-16页 |
3 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轨迹及内在逻辑 | 第16-21页 |
·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轨迹 | 第16-17页 |
·放任与扶持:发展初期角色 | 第16页 |
·引导与规范:发展中期角色 | 第16页 |
·服务与提升:发展后期角色 | 第16-17页 |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逻辑 | 第17-18页 |
·地方政府的特殊职能——制度创新 | 第17页 |
·地方政府的能动性——行为模式的多元选择 | 第17页 |
·地方政府的“无为”偏好——政府、区域市场与社会 | 第17-18页 |
·地方政府职能调整的功能定位——有效政府 | 第18页 |
·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限制条件 | 第18-19页 |
·财政体制方面的约束 | 第18-19页 |
·意识形态方面的约束 | 第19页 |
·权利结构方面的约束 | 第19页 |
·政府间竞争方面的约束 | 第19页 |
·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 | 第19-21页 |
·不削弱地方政府的行政化职能 | 第19-20页 |
·打破地方观念,开放协同发展 | 第20页 |
·加强府际之间合作交流 | 第20-21页 |
4“蓝黄”经济发展中东营市政府转变职能现状 | 第21-28页 |
·山东“蓝黄”两区和东营市的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山东“蓝黄”两区发展现状 | 第21页 |
·东营市“蓝黄”经济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东营市政府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的举措 | 第22-25页 |
·在组织领导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 第22-23页 |
·在落实规划要求、推动产业转调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 第23-24页 |
·在搭建平台完善环境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 第24-25页 |
·在维护生态环境保障科学发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 第25页 |
·东营市推进“蓝黄”建设中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以政府意图为主,与当地实际需求存在脱节 | 第25-26页 |
·在某些政策措施执行上随意性大,缺乏连续性 | 第26页 |
·在发挥市场优势,调动市场因素方面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 第26-28页 |
5 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做法与经验借鉴 | 第28-33页 |
·国外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的先进做法 | 第28-29页 |
·日本的先进做法 | 第28页 |
·美国的先进做法 | 第28-29页 |
·韩国的先进做法 | 第29页 |
·国内先进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的作用发挥 | 第29-31页 |
·长三角地区的先进做法 | 第29-30页 |
·泛珠三角地区的先进做法 | 第30页 |
·杭州都市圈的先进做法 | 第30-31页 |
·国内外经验对“蓝黄”两区建设的启示 | 第31-33页 |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 第31页 |
·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第31页 |
·建立完善的协调合作机制。 | 第31页 |
·加强与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的合作。 | 第31-33页 |
6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选择 | 第33-39页 |
·建立有限型政府:提升区域经济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 第33-35页 |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的综合经济区 | 第33页 |
·加快区域经济合作运行机制建设,加强对区域合作的制度协调 | 第33-34页 |
·建立区域政府合作协调机制,加强对政府行为的规范管理 | 第34-35页 |
·建立服务型政府:强化区域经济政府行为的服务效能 | 第35-36页 |
·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转变区域合作中的政府职能 | 第35页 |
·建立区域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 第35-36页 |
·有效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为微观经济主体的发展营造有利氛围 | 第36页 |
·建立开放型政府:提高区域经济政府行为的公开透明 | 第36-37页 |
·在地域上开放,不断拓宽区域合作的领域和市场 | 第36页 |
·大力加强区域合作的信息公开与交流,实现区域信息资源共享 | 第36-37页 |
·建立责任型政府:控制区域经济政府行为的有效运行 | 第37页 |
·建立民主科学的区域公共决策机制 | 第37页 |
·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建立和实行行政问责制 | 第37页 |
·建立反映区域合作绩效的科学政绩考核机制 | 第37页 |
·建立法制型政府:增强区域经济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 | 第37-39页 |
·加强区域合作法制化建设,为区域合作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 第37-38页 |
·加强政府行为法制化建设,规范区域合作中的政府行为 | 第38-39页 |
7 结束语 | 第39-40页 |
·研究结论 | 第39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