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昌油区长2注水效果评价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富昌区块概况 | 第7-12页 |
·地理位置 | 第7页 |
·构造位置及构造特征 | 第7-8页 |
·储层特征 | 第8-9页 |
·油藏特征 | 第9-11页 |
·开发概况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地质特征再认识 | 第12-39页 |
·构造特征研究 | 第12-19页 |
·小层划分对比方法 | 第12页 |
·长2小层划分与对比 | 第12-16页 |
·标志层及其特征 | 第16-17页 |
·地层特征 | 第17-18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8-19页 |
·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 第19-24页 |
·沉积相特征及其相标志 | 第19-21页 |
·单井剖面相分析 | 第21-23页 |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规律 | 第23-24页 |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 第24-29页 |
·层间非均质性 | 第25-27页 |
·层内非均质性 | 第27-28页 |
·平面非均质性 | 第28-29页 |
·储层微观特征研究 | 第29-31页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29-30页 |
·储集空间类型及其特征 | 第30-31页 |
·储层渗流特征 | 第31页 |
·油藏特征及流体性质 | 第31-33页 |
·油藏特征 | 第31-33页 |
·地层流体特征 | 第33页 |
·油藏地质储量及可采储量研究 | 第33-35页 |
·地质储量 | 第33页 |
·可采储量 | 第33-35页 |
·富昌区块长2储层分类评价 | 第35-39页 |
·单井产能统计与评价 | 第35-36页 |
·富昌区块长2储层分类评价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油藏开采特征分析 | 第39-62页 |
·区块动态分析概况 | 第39-44页 |
·开发历程 | 第39-40页 |
·注水区生产概况 | 第40-41页 |
·注水区块注采平衡分析 | 第41-42页 |
·注水区压力情况分析 | 第42-43页 |
·注水区层系井网分析 | 第43-44页 |
·单井动态分析 | 第44-50页 |
·单井产能分析 | 第44页 |
·产量递减分析 | 第44-46页 |
·单井含水率变化 | 第46-48页 |
·单井含水率的主要特征 | 第48页 |
·注水井注入能力分析 | 第48-50页 |
·井组动态分析 | 第50-57页 |
·增产措施效果分析 | 第57-62页 |
·注水井调剖 | 第57-60页 |
·油井堵水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区块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 第62-103页 |
·含水上升状况评价 | 第62-64页 |
·水驱效果主要指标评价 | 第64-70页 |
·阶段存水率 | 第64-67页 |
·水驱指数 | 第67-68页 |
·地下亏空评价 | 第68-69页 |
·水驱控制程度 | 第69-70页 |
·注水井组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 第70-103页 |
·单向主受效 | 第70-84页 |
·扇形主受效 | 第84-89页 |
·线形主受效 | 第89-91页 |
·圆形主受效 | 第91-10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