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烟草育种 | 第10-11页 |
·农艺性状及栽培措施对烟草品质的影响 | 第11-12页 |
·质体色素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 第12-13页 |
·根系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 第13-14页 |
·生态条件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供试材料 | 第15页 |
·试验设计 | 第15页 |
·记载标准与测定方法 | 第15-16页 |
·农艺性状及抗逆性调查 | 第16页 |
·经济性状及外观质量 | 第16页 |
·质体色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16页 |
·干物质积累 | 第16页 |
·数据整理与分析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烤烟DH群体的聚类及各类群性状表现差异性的分析 | 第17-29页 |
·烤烟DH群体大田期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17-18页 |
·各类群苗期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18-20页 |
·各类群苗期生物学性状的比较 | 第20-22页 |
·苗期质体色素及根系活力的比较 | 第22-24页 |
·大田期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24-25页 |
·抗逆性的差异 | 第25-26页 |
·经济性状的比较 | 第26-27页 |
·小结与分析 | 第27-29页 |
第四章 烤烟DH群体生长发育特点多态性分析 | 第29-99页 |
·第一类群生长发育特点的多态性分析 | 第29-35页 |
·苗期农艺性状和生物学性状的比较 | 第29-31页 |
·苗期质体色素及根系活力的比较 | 第31-33页 |
·大田期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33页 |
·经济性状及抗逆性的比较 | 第33-34页 |
·原烟外观质量的比较 | 第34页 |
·小结与分析 | 第34-35页 |
·第二类群生长发育特点的多态性分析 | 第35-41页 |
·苗期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35-36页 |
·苗期生物学性状的比较 | 第36-37页 |
·苗期质体色素及根系活力的比较 | 第37-39页 |
·大田期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39-40页 |
·经济性状及抗逆性的比较 | 第40页 |
·原烟外观质量的比较 | 第40-41页 |
·小结与分析 | 第41页 |
·第三类群生长发育特点的多态性分析 | 第41-49页 |
·苗期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41-43页 |
·苗期生物学性状的比较 | 第43-44页 |
·苗期质体色素及根系活力的比较 | 第44-46页 |
·大田期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46-47页 |
·经济性状及抗逆性的比较 | 第47-48页 |
·原烟外观质量的比较 | 第48-49页 |
·小结与分析 | 第49页 |
·第四类群生长发育特点的多态性分析 | 第49-55页 |
·苗期农艺性状及生物学性状的比较 | 第49-51页 |
·苗期质体色素及根系活力的比较 | 第51-52页 |
·大田期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52-53页 |
·经济性状及抗逆性的比较 | 第53-54页 |
·原烟外观质量的比较 | 第54-55页 |
·小结与分析 | 第55页 |
·第五类群生长发育特点的多态性分析 | 第55-64页 |
·苗期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55-57页 |
·苗期生物学性状的比较 | 第57-59页 |
·苗期质体色素及根系活力的比较 | 第59-61页 |
·大田期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61页 |
·经济性状的比较 | 第61-63页 |
·原烟外观质量的比较 | 第63-64页 |
·小结与分析 | 第64页 |
·第六类群生长发育特点的多态性分析 | 第64-68页 |
·苗期农艺性状及生物学性状的比较 | 第64-65页 |
·苗期质体色素及根系活力的比较 | 第65-67页 |
·大田期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67页 |
·经济性状及抗逆性的比较 | 第67-68页 |
·原烟外观质量的比较 | 第68页 |
·小结与分析 | 第68页 |
·第七类群生长发育特点的多态性分析 | 第68-73页 |
·苗期农艺性状及生物学性状的比较 | 第68-70页 |
·苗期质体色素及根系活力的比较 | 第70-71页 |
·大田期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71-72页 |
·经济性状及抗逆性的比较 | 第72-73页 |
·原烟外观质量的比较 | 第73页 |
·小结与分析 | 第73页 |
·第八类群生长发育特点的多态性分析 | 第73-81页 |
·苗期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73-75页 |
·苗期生物学性状的比较 | 第75-77页 |
·苗期质体色素及根系活力的比较 | 第77-79页 |
·大田期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79-80页 |
·经济性状及抗逆性的比较 | 第80页 |
·原烟外观质量的比较 | 第80-81页 |
·小结与分析 | 第81页 |
·第九类群生长发育特点的多态性分析 | 第81-90页 |
·苗期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81-83页 |
·苗期生物学性状的比较 | 第83-85页 |
·苗期质体色素及根系活力的比较 | 第85-87页 |
·大田期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87-88页 |
·经济性状及抗逆性的比较 | 第88-89页 |
·原烟外观质量的比较 | 第89-90页 |
·小结与分析 | 第90页 |
·第十类群生长发育特点的多态性分析 | 第90-99页 |
·苗期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90-92页 |
·苗期生物学性状的比较 | 第92-93页 |
·苗期质体色素及根系活力的比较 | 第93-96页 |
·大田期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96页 |
·经济性状及抗逆性的比较 | 第96-97页 |
·外观质量的比较 | 第97-98页 |
·小结与分析 | 第98-99页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第99-102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99-101页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作者简介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