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科学的第一道门--幼儿科普绘本创作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绪论 | 第7-12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 ·幼儿科普绘本定义 | 第7-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市场现状 | 第8-9页 |
| ·发展动态 | 第9-10页 |
|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 | 第10-12页 |
| ·幼儿科普绘本适应年龄的范围 | 第10页 |
| ·幼儿启蒙、科普知识、绘本创作的关联性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太空》一书引发的思考 | 第12-16页 |
| 第一节《太空》为什么受欢迎? | 第12-13页 |
| ·《太空》的阅读方式 | 第12页 |
| ·《太空》的创作手法 | 第12-13页 |
| 第二节 幼儿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分析 | 第13-14页 |
| ·幼儿生理发育特征 | 第13页 |
| ·幼儿的视觉特征 | 第13-14页 |
| ·幼儿的思维特征 | 第14页 |
| 第三节 幼儿科普绘本的双重特性 | 第14-16页 |
| ·科学知识的启蒙教育 | 第14-15页 |
| ·刺激幼儿的五感锻炼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花的盛放》和《动物宝贝》的启示 | 第16-20页 |
| 第一节 《花的盛放》一书的趣味性 | 第16-17页 |
| ·《花的盛放》的创作特色 | 第16页 |
| ·幼儿科普绘本应有足够的吸引力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动物宝贝》一书的游戏性 | 第17-18页 |
| ·《动物宝贝》的创作特色 | 第17页 |
| ·科普主题对绘本创作的诱导作用 | 第17-18页 |
| 第三节 感性思维的联想性 | 第18-20页 |
| ·插图与幼儿认知的通感性 | 第18页 |
| ·线性的绘本结构方式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科普绘本的创作思考 | 第20-26页 |
| 第一节 从孩子的视角切入科学知识 | 第20-21页 |
| ·幼儿本位 | 第20-21页 |
| ·将枯燥的科学知识转换为有趣的叙述 | 第21页 |
| 第二节 信息传达的直接性 | 第21-23页 |
| ·科普绘本的科学性 | 第21-22页 |
| ·绘本创作的自由度 | 第22-23页 |
| 第三节 阅读过程的刺激性 | 第23-26页 |
| ·图形、色彩及绘本材质对幼儿的知觉训练 | 第23-24页 |
| ·阅读既是游戏 | 第24-26页 |
| 第四章 幼儿科普绘本的创作理念与表现手法 | 第26-30页 |
| 第一节 为幼儿服务的设计意识 | 第26页 |
| 第二节 科学与人文结合的设计精神 | 第26-28页 |
| ·科学与人文结合的重要性 | 第26-27页 |
| ·创作中的科学与人文 | 第27-28页 |
| 第三节 形式大于内容的设计手法 | 第28页 |
| 第四节 幼儿绘本装帧的特殊性 | 第28-30页 |
| ·装订 | 第28页 |
| ·材质 | 第28-29页 |
| ·细节处理 | 第29-30页 |
| 第五章 幼儿科普绘本创作的核心价值 | 第30-34页 |
| 第一节 艺术化地开启幼儿的科学启蒙之门 | 第30-31页 |
| 第二节 在阅读中普及科学知识并答疑解惑 | 第31页 |
| 第三节 通俗化的创作技巧 | 第31-34页 |
| 结语 | 第34-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附件:幼儿科普绘本调查研究 | 第38-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