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1 绪论 | 第7-13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三维数据模型与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路径搜索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 2 三维巷道网络的构建 | 第13-19页 |
| ·巷道三维建模的数据源 | 第13页 |
| ·巷道三维建模的数据模型 | 第13-15页 |
| ·三维巷道网络的构模元素 | 第13-14页 |
| ·数据模型的拓扑关系 | 第14-15页 |
| ·巷道三维建模的数据结构 | 第15页 |
| ·三维巷道建模方法 | 第15-18页 |
| ·断面离散建模法 | 第16页 |
| ·冗余点取中点集成建模方法 | 第16-17页 |
| ·立井与平巷的集成建模法 | 第17-18页 |
| ·小结 | 第18-19页 |
| 3 巷道网络的最短路径搜索方法 | 第19-39页 |
| ·图论简介 | 第19-22页 |
| ·图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 ·图的存储方式 | 第20-22页 |
| ·巷道网络的连通性分析 | 第22-23页 |
| ·Dijkstra 算法应用 | 第23-26页 |
| ·Floyd 算法应用 | 第26-29页 |
| ·适用巷道网络的改进遗传算法 | 第29-35页 |
| ·遗传算法的主要思想 | 第29-30页 |
| ·路径编码方式 | 第30-31页 |
| ·初始种群的产生 | 第31页 |
| ·适应度函数的确定 | 第31页 |
| ·选择算子的改进 | 第31-32页 |
| ·交叉算子的改进 | 第32-33页 |
| ·变异算子的改进 | 第33页 |
| ·改进后的算法步骤 | 第33-35页 |
| ·三种算法应用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4 矿山救援最优路径搜索方法 | 第39-49页 |
| ·最优路径搜索问题的提出 | 第39页 |
| ·矿山灾害事故分类 | 第39-40页 |
| ·最优路径权值的确定 | 第40-41页 |
| ·改进 Dijkstra 算法的避灾最优路径搜索方法 | 第41-45页 |
| ·避灾巷道的搜索原则 | 第41页 |
| ·避灾路径可通行性分析 | 第41页 |
| ·避灾最优路径搜索优化思想 | 第41-42页 |
| ·改进后的算法步骤及应用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 ·灾害救援最优路径搜索 | 第45-48页 |
| ·救援路径可通行性分析 | 第45页 |
| ·灾害救援最优路径决策模型 | 第45-46页 |
| ·多约束前 N 条路径搜索算法 | 第46-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5 系统的实现及应用 | 第49-59页 |
| ·开发环境 | 第49页 |
| ·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49-50页 |
| ·三维巷道网络的可视化 | 第50-51页 |
| ·应用研究 | 第51-58页 |
| ·银母寺铅锌矿三维巷道网络的构建 | 第51-54页 |
| ·银母寺铅锌矿巷道网络的路径搜索 | 第54-58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 ·总结 | 第59页 |
| ·展望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附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