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脱硫除尘控制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目录 | 第10-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6-19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 第2章 湿法脱硫除尘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9-33页 |
| ·浆液泵流量控制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 第19-20页 |
| ·变频调速的控制方式分类 | 第19-20页 |
| ·浆液泵流量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0-24页 |
| ·变频器数学模型 | 第20-22页 |
| ·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 ·浆液泵的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 ·浆液泵流量控制系统状态方程表达式 | 第24-27页 |
| ·烟气脱硫方法原理 | 第27-29页 |
| ·PH值控制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 第29页 |
| ·PH值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 第29-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湿法脱硫除尘控制系统静态性能分析 | 第33-40页 |
| ·稳定性的定义 | 第33页 |
| ·浆液泵流量控制系统静态性能分析 | 第33-36页 |
| ·李雅普诺夫方法的稳定性分析 | 第33-35页 |
| ·浆液泵流量控制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 | 第35-36页 |
| ·PH值控制系统静态性能分析 | 第36-38页 |
| ·PH值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4章 湿法脱硫除尘控制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 第40-59页 |
| ·浆液泵流量控制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 第40-46页 |
| ·浆液泵流量控制系统的仿真方案 | 第40-41页 |
| ·建立浆液泵流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 第41页 |
| ·simulink仿真方法和参数设置 | 第41-42页 |
| ·浆液泵流量控制系统PID控制 | 第42-44页 |
| ·浆液泵流量控制系统极点配置优化研究 | 第44-46页 |
| ·PH值控制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 | 第46-57页 |
| ·未加入优化的PH值控制系统研究 | 第46-47页 |
| ·加入PID控制的PH值控制系统研究 | 第47-48页 |
| ·BP神经网络PID控制的PH值控制系统研究 | 第48-52页 |
| ·模糊PID控制的PH值控制系统研究 | 第52-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5章 脱硫除尘流量控制系统实验台建立 | 第59-71页 |
| ·实验台的研制 | 第60-64页 |
| ·S7-200系列主要组成模块 | 第60-61页 |
| ·流量传感器的选择 | 第61-62页 |
| ·变频器的选择 | 第62-63页 |
| ·脱硫除尘控制系统触摸屏的研制 | 第63-64页 |
| ·浆液泵流量控制系统电器原理图 | 第64-65页 |
| ·PLC I/O分配表 | 第65页 |
| ·电源定额计算 | 第65-67页 |
| ·硬件电路研究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6章 流量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及实验验证 | 第71-89页 |
| ·PLC工作原理 | 第72-73页 |
| ·浆液泵流量控制系统软件编程 | 第73-78页 |
| ·s7-200 PLC比较指令的应用 | 第73-74页 |
| ·s7-200 PLC定时器的应用 | 第74-75页 |
| ·编程依据 | 第75-78页 |
| ·触摸屏的组态 | 第78-82页 |
| ·WinCC flexible画面组态 | 第78-80页 |
| ·触摸屏工作的实现 | 第80-82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82-86页 |
| ·数据采集 | 第83-84页 |
| ·性能指标的分析 | 第84-85页 |
| ·数据分析 | 第85-86页 |
| ·节能调速分析研究 | 第86-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 ·论文总结 | 第89-90页 |
| ·工作展望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6-97页 |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