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之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12页
第一章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概述第12-22页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概念第12-14页
  一、 证据失权的内涵第12页
  二、 证据失权制度与举证时限制度辨析第12-13页
  三、 法定顺序主义与自由顺序主义第13-14页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的构成第14-17页
  一、 证据失权的主体第14-15页
  二、 证据失权的期限第15-16页
  三、 证据失权的法律后果第16页
  四、 证据失权的例外规定第16-17页
 第三节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的类型第17-18页
  一、 法定性失权与酌定性失权第17页
  二、 主观性失权与客观性失权第17-18页
  三、 一审证据失权、二审证据失权、再审证据失权第18页
 第四节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的理论依据第18-20页
  一、 程序正义的要求第18-19页
  二、 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第19-20页
 第五节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的价值分析第20-22页
  一、 诉讼效益价值第20页
  二、 诉讼安定价值第20-21页
  三、 诉讼公正价值第21页
  四、 诉讼价值冲突的平衡点第21-22页
第二章 域外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考察第22-28页
 第一节 英美法系证据失权制度第22-24页
  一、 美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第22-23页
  二、 英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第23-24页
 第二节 大陆法系证据失权制度第24-27页
  一、 德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第24-25页
  二、 日本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第25-26页
  三、 法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第26-27页
 第三节 两大法系证据失权制度的比较分析第27-28页
第三章 证据失权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及现状第28-36页
 第一节 证据失权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第28-30页
  一、 1991 年《民事诉讼法》中的失权规则第28-29页
  二、 《证据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中的失权规则第29-30页
  三、 现行《民事诉讼法》的失权规则第30页
 第二节 我国证据失权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0-36页
  一、 法官自由裁量权限过于宽泛第30-32页
  二、 法官释明的缺失第32页
  三、 答辩失权的缺失第32-33页
  四、 证据交换的问题第33-34页
  五、 举证时限规定的问题第34-35页
  六、 新证据的问题第35-36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思考第36-44页
 第一节 完善审前程序第36-39页
  一、 实行答辩失权第36-37页
  二、 强制证据交换第37-38页
  三、 规定法官阐明义务第38-39页
 第二节 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第39-40页
  一、 因法院过失导致的逾期举证第39页
  二、 因客观原因导致的逾期举证第39-40页
  三、 因当事人过失导致的逾期举证第40页
 第三节 限制再审新证据第40-42页
 第四节 完善相关制度第42-44页
  一、 借鉴证据调取令制度第42页
  二、 完善律师代理制度第42-43页
  三、 限制原告撤诉第43-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检察机关民事公诉制度构建研究
下一篇:有关电子数据证据的当事人举证规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