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谐思想与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English Catalog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课题背景 | 第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7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孔子和谐思想与当代和谐文化相关问题 | 第19-31页 |
·孔子和谐思想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 第19-24页 |
·孔子和谐思想的历史背景 | 第19-20页 |
·孔子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0-24页 |
·当代和谐文化提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 第24-28页 |
·当代和谐文化提出的背景 | 第24-26页 |
·当代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孔子和谐思想与当代和谐文化的关系 | 第28-30页 |
·孔子和谐思想与当代和谐文化的区别 | 第28-29页 |
·孔子和谐思想与当代和谐文化的联系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孔子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的影响 | 第31-38页 |
·孔子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 第31-34页 |
·强调尊重自然规律 | 第31页 |
·重视完善自身修养 | 第31-32页 |
·提倡以和为贵 | 第32-33页 |
·坚持以人为本 | 第33-34页 |
·孔子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的消极影响 | 第34-37页 |
·过于强调顺应天命 | 第34-35页 |
·过分重视人际中的差等关系 | 第35-36页 |
·偏重道德自律 | 第36页 |
·过于看重群体价值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继承孔子和谐思想精华 建设当代和谐文化 | 第38-48页 |
·汲取孔子和谐思想之精华建设当代和谐文化 | 第38-42页 |
·对天人关系的辩证认识有利于人与自然发展 | 第38-39页 |
·言行一致的修身标准有利于人类实现身心合一 | 第39-40页 |
·宽和处世的生存态度有利于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 | 第40-41页 |
·树立正确的人本观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 第41-42页 |
·摒弃孔子和谐思想之糟粕建设当代和谐文化 | 第42-46页 |
·打破宗教神秘主义束缚倡导科学可持续发展 | 第42-43页 |
·废除封建等级观念树立科学的平等观 | 第43-44页 |
·加强道德法制体系建设构建和谐文化的保障机制 | 第44-45页 |
·注重培育个人自主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