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危机与应变 | 第12-23页 |
·背景 | 第12-19页 |
·传统生态庭院的优越性 | 第12-16页 |
·传统生态庭院面临危机 | 第16-18页 |
·高密度背景下传统生态庭院升级 | 第18-19页 |
·内容+目的+意义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思路+方法 | 第21-23页 |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第2章 基础:既有研究与思想养分 | 第23-50页 |
·传统生态庭院升级理论基础与思想溯源 | 第23-30页 |
·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结合 | 第23-29页 |
·传统生态庭院的延续与更新 | 第29-30页 |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与技术一体化的综合研究与实践 | 第30-47页 |
·都市农业 | 第30-39页 |
·立足系统的农村庭院住宅更新研究与设计 | 第39-42页 |
·立足生态的农宅建筑实践 | 第42-43页 |
·立足经济生产的庭院生态工程研究 | 第43-45页 |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牵动下的生态庭院深化研究 | 第45-46页 |
·民间智慧 | 第46-47页 |
·高密度背景下农村住区规划设计的相关研究 | 第47-48页 |
·农村多层住宅规划设计研究 | 第47-48页 |
·农村住区生产性景观 | 第48页 |
·研究与实践评价 | 第48-50页 |
第3章 模型:提取与构建 | 第50-66页 |
·传统生态庭院要素提取 | 第50-57页 |
·生活情境 | 第50-52页 |
·生态思想 | 第52-55页 |
·生产经济模式 | 第55-57页 |
·传统生态庭院模型构成机制 | 第57-58页 |
·传统生态庭院模型生成 | 第58-59页 |
·结构模型 | 第58页 |
·传统生态庭院具象化的典型模式 | 第58-59页 |
·模型演化 | 第59-62页 |
·现存问题 | 第59-61页 |
·要素添加与置换 | 第61-62页 |
·生态庭院V2.0模型构建 | 第62-66页 |
·抽象模型 | 第62-63页 |
·运行条件 | 第63-64页 |
·具象模型及形变 | 第64-66页 |
第4章 设计:空间组织与代谢平衡 | 第66-156页 |
·低层生态庭院V2.0 | 第66-90页 |
·方案概述 | 第66-67页 |
·外观形态 | 第67页 |
·生活情境 | 第67-70页 |
·生态策略 | 第70-87页 |
·经济效率验算 | 第87-88页 |
·方案评价 | 第88-90页 |
·生态庭院V2.0多层变体 | 第90-119页 |
·种养结合模式方案概述 | 第90-91页 |
·种养结合模式外观形态 | 第91-92页 |
·种养结合模式生活情境 | 第92-98页 |
·种养结合模式生态策略 | 第98-109页 |
·种养结合模式经济效率验算 | 第109-111页 |
·纯种植模式方案概述 | 第111页 |
·纯种植模式生态策略 | 第111-116页 |
·纯种植模式经济效率验算 | 第116-117页 |
·方案评价 | 第117-119页 |
·生态庭院V2.0点式高层变体 | 第119-140页 |
·方案概述 | 第119-120页 |
·外观形态及生成机制 | 第120-121页 |
·空间情境 | 第121-129页 |
·生态策略 | 第129-138页 |
·经济效率验算 | 第138-140页 |
·方案评价 | 第140页 |
·生态庭院V2.0板式高层变体 | 第140-156页 |
·方案概述 | 第140-142页 |
·外在形态及生成机制 | 第142页 |
·空间情境 | 第142-146页 |
·生态策略 | 第146-153页 |
·经济效率验算 | 第153-155页 |
·方案评价 | 第155-156页 |
第5章 结语 | 第156-159页 |
·结论 | 第156-157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157-158页 |
·下一步研究建议 | 第158-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6页 |
图表索引 | 第166-182页 |
后记 | 第182-1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