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符号说明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临床研究 | 第12-18页 |
| 一、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 二、 病例研究标准 | 第12-16页 |
| (一) 诊断标准 | 第12-15页 |
| (二) 病例入选标准 | 第15页 |
| (三)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5-16页 |
| (四) 病例脱落标准 | 第16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一)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二) 观测疗效 | 第16-17页 |
| (三)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17页 |
| 四、 统计学方法 | 第17-18页 |
| 结果 | 第18-22页 |
| 一、 病例一般资料 | 第18页 |
| 二、 两组 28 天病死率的比较 | 第18页 |
| 三、 两组 APACHⅡ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的比较 | 第18-19页 |
| 四、 两组炎性指标的比较 | 第19-22页 |
| 讨论 | 第22-34页 |
| 一、 MODS 概述及发病机制 | 第22-25页 |
| (一) MODS 概述 | 第22-23页 |
| (二) MODS 发病机制 | 第23-25页 |
| 二、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作用 | 第25-27页 |
| (一) PCT 的产生机制 | 第25-26页 |
| (二) PCT 在脓毒症和 MODS 中的表达 | 第26页 |
| (三) 中医药对 PCT 作用 | 第26-27页 |
| 三、 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B1)与疾病的关系 | 第27-28页 |
| (一) HMGB1 的作用机制 | 第27页 |
| (二) HMGB1 与脓毒症的关系 | 第27-28页 |
| (三) 中药对 HMGB1 作用 | 第28页 |
| 四、 MODS 的中医辨证分析 | 第28-31页 |
| (一) MODS 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 第29页 |
| (二) MODS 中医辨证论治 | 第29-31页 |
| 五、 参附注射液对 MODS 作用机制 | 第31-32页 |
| 六、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32-34页 |
| 结论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 综述 | 第40-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附表1 | 第48-50页 |
| 附表2 | 第50-51页 |
| 附图1 | 第51页 |
| 附图2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发表论文 | 第53-56页 |
| 详细摘要 | 第56-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