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04油藏二氧化碳吞吐物模参数优选及数值模拟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7页 |
| ·CO_2吞吐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物理模拟相似理论现状 | 第13-15页 |
| ·物理模拟模型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8-20页 |
| 第2章 G104油藏概况 | 第20-29页 |
| ·油藏地质特征 | 第20-22页 |
| ·构造特征 | 第20-21页 |
| ·储层特征 | 第21页 |
| ·流体性质 | 第21-22页 |
| ·地层温度和压力 | 第22页 |
| ·开发历程简介 | 第22-23页 |
| ·发现及定向井开发阶段 | 第22-23页 |
| ·水平井开发阶段 | 第23页 |
| ·CO_2吞吐试验井效果评价 | 第23-28页 |
| ·CO_2吞吐试验概况 | 第23-25页 |
| ·典型见效井分析 | 第25-27页 |
| ·典型无效井分析 | 第27-28页 |
| ·区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28-29页 |
| 第3章 G104-5区块CO_2吞吐适宜性评价 | 第29-44页 |
| ·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 | 第29-32页 |
| ·常规CO_2吞吐采油机理 | 第29-30页 |
| ·G104-5区块CO_2吞吐采油机理 | 第30-32页 |
| ·油藏各区块CO_2吞吐适宜性评价 | 第32-37页 |
| ·油藏区块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32-33页 |
| ·区块吞吐适宜性评价 | 第33-37页 |
| ·G104-5区块CO_2吞吐单井适宜性评价 | 第37-42页 |
| ·单井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38页 |
| ·隶属度函数及权重确定 | 第38-41页 |
| ·单井模糊评判及结果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4章 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相似准数及参数转化 | 第44-56页 |
| ·CO_2吞吐相似准数推导 | 第44-55页 |
| ·基本假设条件 | 第44页 |
| ·基本微分方程 | 第44-47页 |
| ·吞吐过程能量守恒方程 | 第47-48页 |
| ·基本辅助方程 | 第48-49页 |
| ·边界与初始条件 | 第49-50页 |
| ·相似准数的推导与确定 | 第50-55页 |
| ·试验模型参数设计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5章 三维物理模拟实验方案设计与优化 | 第56-76页 |
| ·储层流体组分劈分与特征参数 | 第56-57页 |
| ·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57-59页 |
| ·工艺参数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59-69页 |
| ·焖井后采液速度对吞吐效果的影响 | 第59-62页 |
| ·焖井时间对吞吐效果的影响 | 第62-64页 |
| ·注入速度对吞吐效果的影响 | 第64-66页 |
| ·周期注入量对吞吐效果的影响 | 第66-69页 |
| ·实验方案设计与优选 | 第69-75页 |
| ·正交试验设计法简介 | 第69-70页 |
| ·试验方案设计与分析 | 第70-73页 |
| ·最佳试验方案对比分析 | 第73-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6章 储层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76-92页 |
| ·地质参数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76-83页 |
| ·储层孔隙度对吞吐效果的影响 | 第76-78页 |
| ·含油饱和度对吞吐效果的影响 | 第78-81页 |
| ·渗透率对吞吐效果的影响 | 第81-83页 |
| ·非地质参数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83-90页 |
| ·含水率对吞吐效果的影响 | 第83-86页 |
| ·水平井长度对吞吐效果的影响 | 第86-88页 |
| ·水平井垂向位置对吞吐效果的影响 | 第88-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2-94页 |
| ·结论 | 第92-93页 |
| ·建议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10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