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 ·邻二甲苯硝化反应研究进展 | 第10页 |
| ·硝化试剂和硝化方法的研究 | 第10-14页 |
| ·硝化试剂的选择 | 第11页 |
| ·硝化方法的研究 | 第11-14页 |
| ·硝酸硝化 | 第11-12页 |
| ·混酸硝化 | 第12页 |
| ·硝酸-醋酐硝化 | 第12-13页 |
| ·硝酰盐硝化 | 第13页 |
| ·氮氧化物硝化 | 第13页 |
| ·有机硝酸酯 | 第13页 |
| ·硝酸盐 | 第13-14页 |
| ·邻二甲苯选择性硝化的研究 | 第14-15页 |
| ·催化加氢方法及催化剂 | 第15-16页 |
| ·气相加氢法 | 第16页 |
| ·液相加氢法 | 第16页 |
| ·催化加氢的催化剂 | 第16页 |
| ·加氢技术在精细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 第16-19页 |
| ·不饱和键加氢 | 第17页 |
|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加氢 | 第17-18页 |
| ·芳香族、不饱和脂环族和杂环化合物饱和加氢 | 第18-19页 |
| ·醛酮加氢 | 第19页 |
| ·3,4-二甲基苯胺合成路线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 ·3,4-二甲苯磺酸盐法 | 第19-20页 |
| ·4-溴邻二甲苯胺化法 | 第20页 |
| ·3,4-二甲基苯乙酮法 | 第20-21页 |
| ·间甲基苯胺法 | 第21页 |
| ·叠氮酸法 | 第21-22页 |
| ·对硝基甲苯法 | 第22页 |
| ·邻二甲苯硝化还原法 | 第22-24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1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6-27页 |
| ·实验试剂 | 第26-27页 |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 ·混酸的制备 | 第27页 |
| ·邻二甲苯一硝化产物的制备 | 第27-28页 |
| ·3,4-二甲基苯胺的制备 | 第28页 |
| ·产品的分离与分析 | 第28-30页 |
| ·3,4-二甲基硝基苯与2,3-二甲基硝基苯的分离 | 第28页 |
| ·3,4-二甲基硝基苯的气相色谱分析 | 第28-30页 |
| ·3,4-二甲基苯胺的提纯 | 第30页 |
| ·3,4-二甲基苯胺的气相色谱分析 | 第30页 |
| ·产品的表征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1-49页 |
| ·邻二甲苯选择性硝化反应研究 | 第31-39页 |
| ·邻二甲苯硝化反应机理 | 第31-32页 |
| ·HNO3/H2SO4硝化工艺研究 | 第32-35页 |
| ·硝酸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32页 |
| ·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 ·硝化强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时间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 ·邻二甲苯硝化反应区域选择性的研究 | 第35-39页 |
| ·添加剂的影响 | 第35-37页 |
| ·硝化强度的影响 | 第37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时间的影响 | 第38-39页 |
| ·3,4-二甲基硝基苯催化加氢制备3,4-二甲基苯胺的研究 | 第39-46页 |
| ·催化加氢机理 | 第39页 |
| ·加氢压力的影响 | 第39-41页 |
| ·加氢介质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加氢温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底物浓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44页 |
| ·催化剂的再生 | 第44-45页 |
| ·雷尼镍催化剂与钯/碳催化剂的比较 | 第45-46页 |
| ·产品的分析与结构表征 | 第46-49页 |
| ·硝化产物的GC分析 | 第46页 |
| ·3,4-二甲基硝基苯的结构表征 | 第46-47页 |
| ·加氢产物的GC分析 | 第47-48页 |
| ·3,4-二甲基苯胺的结构表征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