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遥感论文

基于3S的福州市典型水源地水库流域的土地利用/覆盖动态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3页
     ·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选题背景第10-11页
     ·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意义第11-13页
   ·国内外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研究的进展与现状第13-15页
     ·国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进展与现状第13-14页
     ·国内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进展与现状第14-15页
   ·3S 技术在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中的理论基础第15-17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技术路线第17-20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第17-19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背景第20-26页
   ·东张水库流域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概况第20-22页
     ·地质地貌第20页
     ·气候、水文条件第20-21页
     ·土壤、植被条件第21页
     ·社会环境概况第21-22页
   ·山仔水库流域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概况第22-24页
     ·地质地貌第23页
     ·气候、水文条件第23页
     ·土壤、植被条件第23-24页
     ·社会环境概况第24页
   ·白眉水库流域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概况第24-26页
     ·地质地貌第24-25页
     ·气候、水文条件第25页
     ·土壤、植被条件第25页
     ·社会环境概况第25-26页
第三章 遥感影像的预处理第26-37页
   ·数据源的获取第26-29页
     ·研究区域 DEM 的获取第26-28页
     ·研究区域遥感数据的获取第28-29页
   ·遥感影像的几何精校正第29-32页
     ·几何校正模型的选取第30-31页
     ·地面控制点的选取第31-32页
     ·图像灰度重采样第32页
   ·遥感影像切边第32-33页
   ·遥感影像增强处理第33-37页
第四章 遥感影像的分类第37-55页
   ·遥感影像分类的原理第37-38页
   ·遥感影像分类体系与目视判读第38-40页
     ·遥感影像的分类体系第38-39页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第39-40页
     ·遥感影像的目视判读第40页
   ·新波段变量的构造第40-44页
     ·主成分变换第42页
     ·缨帽变换第42-43页
     ·植被指数第43-44页
   ·训练样区的选定与光谱值的分析第44-47页
   ·波段组合的选择第47页
   ·遥感分类图像的后处理第47-48页
   ·遥感图像分类结果第48页
   ·分类结果评价第48-55页
     ·误差产生的原因第48-49页
     ·分类精度的评价指标第49-50页
     ·精度评价步骤及抽样方法的确定第50页
     ·抽样点数的确定第50-51页
     ·分类结果评价第51-55页
第五章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动态变化分析第55-79页
   ·单一地类面积变化分析与变化率计算第59-68页
   ·土地利用 / 土地覆盖变化转移矩阵计算第68-74页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第74-75页
   ·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分析第75-76页
   ·土地利用 / 土地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第76-79页
第六章 水库流域的非点源污染分析第79-91页
   ·相关子流域边界提取第79-80页
   ·提取各个地类面积第80-82页
   ·水库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的计算第82-90页
     ·总氮、总磷年污染负荷参数的确定第82-83页
     ·水库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贡献量第83-88页
     ·水源地水库一二级保护区划分合理性的探讨第88-90页
   ·水库水环境非点源污染(总氮、总磷)防治的建议和措施第90-91页
第七章 流域景观格局分析第91-110页
   ·景观格局分析的理论基础第91-92页
   ·流域景观格局的分析方法第92-97页
     ·分析方法第92页
     ·景观指数计算第92-97页
   ·流域景观格局的结构分析第97-108页
     ·景观结构异质性和多样性第98-102页
     ·景观破碎化第102-108页
   ·结论与讨论第108-110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10-114页
   ·研究结论第110-112页
   ·研究展望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个人简历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成因及管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CMM的企业节能减排能力评估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