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痹康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立题依据 | 第11-12页 |
临床观察 | 第12-26页 |
1.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2. 诊断标准 | 第12-14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2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纳入标准 | 第13页 |
·排除标准 | 第13页 |
·病例剔除标准 | 第13页 |
·病例脱落标准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3. 治疗方法 | 第14-16页 |
·基础治疗 | 第14页 |
·给药方法 | 第14-15页 |
·观察指标 | 第15页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5-16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16页 |
4. 研究结果 | 第16-20页 |
·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比较 | 第16页 |
·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比较 | 第16-17页 |
·治理前后两组FPG、PBG、HbA1c比较 | 第17页 |
·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 第17-18页 |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 第18页 |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第18-19页 |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 第19页 |
·治疗前后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比较 | 第19页 |
·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比较 | 第19-20页 |
·两组安全性比较 | 第20页 |
5. 讨论 | 第20-26页 |
·中医对DPN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1-22页 |
·糖痹康方立论依据 | 第22页 |
·糖痹康方方义解析 | 第22-23页 |
·单味中药功效及中药药理研究 | 第23-25页 |
·本课题研究结果其实 | 第25-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1. 结论 | 第26页 |
2. 问题与展望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文献综述 | 第30-55页 |
一、祖国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 第30-40页 |
1. 祖国医学对DPN病名的认识 | 第30-31页 |
2. 祖国医学对DPN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31页 |
3. 祖国医学对DPN的治疗现状 | 第31-40页 |
·辨证论治 | 第31-33页 |
·方药治疗 | 第33-40页 |
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 第40-48页 |
1. DPN的定义 | 第40页 |
2. DPN的分类 | 第40-41页 |
3. DPN的病因及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41-45页 |
·代谢异常 | 第41-43页 |
·微血管病变 | 第43-44页 |
·氧化应激 | 第44页 |
·免疫学说 | 第44页 |
·神经营养因子缺乏 | 第44页 |
·Schwann细胞学说 | 第44-45页 |
·基因学说 | 第45页 |
4. DPN的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 第45-48页 |
·原发病的治疗 | 第45页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一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表 | 第56-57页 |
附录二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表 | 第57-58页 |
附录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表 | 第58-59页 |
附录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检查单 | 第59-60页 |
附录五 知情同意书 | 第60-61页 |
附录六 病例资料收集证明 | 第61-62页 |
附录七 科研项目伦理审查批件 | 第62-63页 |
附录八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