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56页 |
·缩合反应 | 第14-15页 |
·缩合反应的定义 | 第14页 |
·缩合反应的分类 | 第14-15页 |
·缩合反应的重要性 | 第15页 |
·醛(酮)和醇的缩合反应概述 | 第15-18页 |
·醛(酮)和醇的缩合反应机理 | 第15-16页 |
·醛(酮)和醇的缩合反应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Prins 缩合反应概述 | 第18-23页 |
·Prins 缩合反应机理 | 第18-19页 |
·Prins 缩合反应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乙酸乙酯的研究进展 | 第23-32页 |
·乙酸乙酯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 | 第23页 |
·乙酸乙酯的合成方法 | 第23-25页 |
·乙醇一步法合成乙酸乙酯反应的催化剂研究现状 | 第25-30页 |
·铜体系催化剂在其他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30-32页 |
·异戊二烯的研究进展 | 第32-41页 |
·异戊二烯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 | 第32页 |
·异戊二烯的合成方法 | 第32-33页 |
·气相一步法合成异戊二烯反应的催化剂研究现状 | 第33-39页 |
·负载型杂多酸和 ZSM-5 分子筛催化剂在其他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39-41页 |
·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56-62页 |
·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7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7-59页 |
·X 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57页 |
·元素分析(ICP) | 第57-58页 |
·H_2程序升温还原(H2-TPR) | 第58页 |
·N_2O 吸附表征 | 第58页 |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 | 第58页 |
·比表面积测试(BET) | 第58页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58页 |
·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 | 第58-59页 |
·X-光电子能谱(XPS) | 第59页 |
·热重-差热分析(TG-DSC) | 第59页 |
·反应活性评价及数据处理 | 第59-62页 |
·反应活性评价 | 第59-60页 |
·产物分析及数据处理 | 第60-62页 |
第三章 Cu/SiO_2催化剂在乙醇一步法合成乙酸乙酯反应中的研究 | 第62-88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3页 |
·采用氨蒸发法合成 Cu/SiO2催化剂 | 第63页 |
·采用浸渍法合成 Cu/SiO2催化剂 | 第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82页 |
·铜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63-73页 |
·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73-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第四章 Zr 改性的 Cu 基催化剂在乙醇一步法合成乙酸乙酯反应中的研究 | 第88-110页 |
·引言 | 第88-89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89页 |
·Cu/Zr/Si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89页 |
·Cu-M-ZrO_2催化剂的制备(M:碱金属或碱土金属) | 第8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9-104页 |
·Zr 负载量对 Cu/Zr/SiO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89-96页 |
·Mg、Na、K 助剂对 Cu/ZrO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96-100页 |
·Mg 负载量对 Cu/ZrO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100-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0页 |
第五章 改性的 HZSM-5 分子筛在异丁烯和甲醛气相缩合制备异戊二烯反应中的研究 | 第110-140页 |
·引言 | 第110-111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11页 |
·HZSM-5 分子筛的合成 | 第111页 |
·HZSM-5 分子筛的改性 | 第111页 |
·其他分子筛催化剂 | 第11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1-133页 |
·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111-113页 |
·硅铝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113-118页 |
·P 改性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118-126页 |
·金属改性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126-129页 |
·其他分子筛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的性能 | 第129-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0页 |
第六章 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在异丁烯和甲醛气相缩合制备异戊二烯反应中的研究 | 第140-162页 |
·引言 | 第140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40-141页 |
·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 | 第140-1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41-157页 |
·杂多酸种类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141-144页 |
·载体种类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144-148页 |
·硅钨酸负载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148-154页 |
·积碳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154-156页 |
·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156-157页 |
·本章小结 | 第157-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62-166页 |
一.结论 | 第162-163页 |
二.展望 | 第163-166页 |
作者简历 | 第166-16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68-170页 |
致谢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