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网络诽谤行为的刑法规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1页
一、 陕西省韩兴昌网络诽谤案及其争议第11-14页
 (一) 案件回放第11-12页
 (二) 案件争议焦点第12-14页
  1.是否构成网络诽谤犯罪第12页
  2.网络诽谤案件“公诉”与“自诉”选择的分歧第12-13页
  3.管辖权之争第13-14页
二、 网络诽谤犯罪的认定第14-23页
 (一) 客观要件要素的认定第14-17页
  1.“捏造”与“散布”的认定第14-16页
  2.情节严重的认定第16-17页
 (二) 责任主体的认定第17-20页
  1.捏造者的刑事责任第17-18页
  2.传播者(转帖者、跟帖者、回帖者)的刑事责任第18页
  3.新闻媒体的刑事责任第18页
  4.网络管理者的刑事责任第18-20页
 (三) 与“言论自由”、“舆论监督”、“民事侵权”的界限第20-23页
  1.网络诽谤犯罪与言论自由的界限第20-21页
  2.网络诽谤犯罪与舆论监督的界限第21-22页
  3.网络诽谤犯罪与民事侵权的界限第22-23页
三、 网络诽谤犯罪的自诉与公诉第23-26页
 (一) 自诉案件调查取证困境第23页
 (二)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认定第23-26页
四、 管辖权的认定第26-28页
 (一) 网络诽谤犯罪管辖权面临的问题第26-27页
  1.行为地发生的不确定性第26页
  2.结果发生地的不确定性第26-27页
 (二) 确定网络诽谤管辖权的原则第27-28页
  1.网络诽谤犯罪的地域管辖第27页
  2.网络诽谤犯罪的级别管辖第27-28页
五、 完善网络诽谤犯罪的刑事规制第28-33页
 (一) 域外处置模式的考察与借鉴第28-30页
  1.严厉的刑法防控模式——以韩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第28页
  2.宽松的刑法防控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第28-30页
 (二) 我国规制网络诽谤犯罪的立法对策第30页
  1.适当调整诽谤罪的法定刑第30页
  2.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第30页
 (三) 我国规制网络诽谤犯罪的司法对策第30-33页
  1.完善管辖权的规定第30-31页
  2.建立一套自诉转公诉的衔接机制第31-32页
  3.增加其他诉讼程序上的约束规定第32-33页
结语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致谢第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挪用公款罪疑难问题研究
下一篇:CMOS压控振荡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