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2页
第二章 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理论概述第12-25页
   ·个人信息权的内涵第12-17页
     ·个人信息第12-15页
     ·个人信息权第15-17页
   ·个人信息权的法理分析第17-19页
     ·劳动论角度下的个人信息权第17-18页
     ·人格论视角下的个人信息权第18页
     ·唯物主义法学视域下的个人信息权第18-19页
   ·个人信息权的法律属性第19-21页
     ·人格权属性第19-20页
     ·财产权属性第20-21页
   ·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意义第21-25页
     ·保障公民的人格权和财产权第21-22页
     ·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第22-24页
     ·有利于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第24-25页
第三章 国外个人信息权民法的保护与启示第25-30页
   ·国外个人信息权民法的保护第25-28页
     ·欧盟的立法第25-26页
     ·德国的立法第26-27页
     ·美国的立法第27-28页
   ·国外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启示第28-30页
第四章 我国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30-36页
   ·我国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立法现状第30-33页
     ·宪法的规定第30页
     ·刑法的规定第30-31页
     ·民法的规定第31-32页
     ·单行法律、行政法规及地方性法规的规定第32-33页
   ·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第33-36页
     ·个人信息权侵权的归责原则不确定第33页
     ·个人信息权侵权的构成要件不清晰第33-34页
     ·个人信息权侵权的救济路径不畅通第34-35页
     ·个人信息权保护规范缺乏体系性第35-36页
第五章 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立法构想第36-46页
   ·科学界定个人信息侵权的归责原则第36-37页
     ·主观归责原则第36-37页
     ·客观归责原则第37页
   ·明确个人信息权的构成要件第37-41页
     ·损害事实第38页
     ·违法行为第38-39页
     ·因果关系第39-40页
     ·主观过错第40-41页
   ·健全个人信息权的问责机制第41-43页
     ·界定个人信息侵权行为民事免责事由第41-42页
     ·明确个人信息侵权行为民事责任形式第42-43页
   ·完善个人信息权保护规范体系第43-46页
     ·扩大个人信息权的客体保护范围第43-44页
     ·建立自律与他律机制第44-46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人肉搜索”的侵权责任及法律规制
下一篇: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