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滨海平原全新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目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3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粒度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磁化率的应用现状 | 第17-20页 |
·磁化率 | 第17-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磁化率分析在实际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胶东半岛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的自然地理与地质背景概况 | 第23-28页 |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23-26页 |
·地理位置 | 第23-24页 |
·地貌特征 | 第24-25页 |
·气候特征 | 第25-26页 |
·研究区地质背景概况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研究资料、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8-31页 |
·研究资料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野外调查 | 第28页 |
·地形分析 | 第28页 |
·样品测试 | 第28-29页 |
·综合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研究区沉积综合剖面研究 | 第31-38页 |
·沉积剖面与沉积层划分 | 第31-35页 |
·沉积物颜色分析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8页 |
第五章 沉积物的粒度特征 | 第38-54页 |
·粒度分析方法、数据处理 | 第38-40页 |
·粒度分析方法 | 第38页 |
·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38-39页 |
·粒度测试 | 第39-40页 |
·数据处理 | 第40页 |
·粒度特征 | 第40-48页 |
·频率分布特征 | 第40-44页 |
·概率累积曲线特征 | 第44-45页 |
·粒度众数分布特征 | 第45-46页 |
·粒度参数特征 | 第46-48页 |
·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 | 第48-51页 |
·全新世沉积物的成因类型 | 第49页 |
·全新世沉积物的沉积环境 | 第49页 |
·研究区沉积环境的演化 | 第49-51页 |
·全新世海侵研究 | 第51-54页 |
·全新世海侵范围 | 第51-52页 |
·海侵时代 | 第52-54页 |
第六章 全新世沉积物的磁学特征 | 第54-63页 |
·采样与测试 | 第54页 |
·结果 | 第54-56页 |
·磁化率与沉积物粒度 | 第56-60页 |
·磁化率与粒度变化的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不同类型沉积物磁化率的解译 | 第57-60页 |
·河流沉积物的磁化率 | 第57-58页 |
·湖泊沉积物的磁化率 | 第58-59页 |
·风沙沉积物的磁化率 | 第59页 |
·海洋沉积物的磁化率 | 第59-60页 |
·全新世沉积物磁化率分析结论 | 第60-63页 |
·磁化率与气候环境关系的探讨 | 第60-61页 |
·研究区古植被与古气候 | 第60-61页 |
·研究区磁化率变化与古气候变化 | 第61页 |
·磁化率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代指示 | 第61页 |
·磁化率的高低主要受控于粒度变化 | 第61-62页 |
·不同沉积物的沉积环境解译是不同的 | 第62-6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3-66页 |
·沉积综合剖面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粒度特征分析结论 | 第64页 |
·磁化率分析结论 | 第64-66页 |
第八章 问题与不足 | 第66-67页 |
·野外采集样品存在偏差 | 第66页 |
·相关数据分析存在局限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