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工艺参数对不锈钢/碳钢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双金属复合板的复合机理 | 第12-13页 |
| ·薄膜理论 | 第12页 |
| ·位错理论 | 第12页 |
| ·扩散理论 | 第12页 |
| ·能量理论 | 第12页 |
| ·三阶段理论 | 第12-13页 |
| ·不锈钢复合板的生产方法 | 第13-19页 |
| ·固-固相复合法 | 第13-17页 |
| ·液-固复合法 | 第17-18页 |
| ·液-液复合法 | 第18页 |
| ·新概念方法 | 第18-19页 |
| ·金属复合板轧制成形的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3页 |
|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轧制金属复合板界面结合的理论基础 | 第25-43页 |
| ·轧制复合板的界面结合机理 | 第25-26页 |
| ·界面结合机理 | 第25-26页 |
| ·结合理论模型 | 第26页 |
| ·轧制复合板界面的材料属性 | 第26-30页 |
| ·界面组织的形貌 | 第26-27页 |
| ·界面的原子扩散 | 第27-29页 |
| ·界面厚度 | 第29页 |
| ·界面的力学性能 | 第29-30页 |
| ·轧制工艺参数对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 | 第30-32页 |
| ·压下率对界面的影响 | 第30-31页 |
| ·轧制温度对界面的影响 | 第31页 |
| ·其它轧制参数对界面的影响 | 第31-32页 |
| ·轧制力学模型的计算 | 第32-42页 |
| ·复合板界面的剪切应力计算 | 第33-38页 |
| ·计算公式的边界条件 | 第38-41页 |
| ·轧制复合板的力能参数计算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轧制复合板界面的有限元分析 | 第43-55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3-46页 |
| ·定义单元类型 | 第43页 |
| ·确定材料属性 | 第43-44页 |
| ·建立模型 | 第44-45页 |
| ·定义接触与加载 | 第45页 |
| ·求解与求解控制 | 第45页 |
| ·后处理 | 第45-46页 |
| ·轧制压下率对复合界面的影响分析 | 第46-50页 |
| ·界面两侧金属应力与应变分布状态 | 第46-49页 |
| ·界面厚度方向金属应变分布状态 | 第49-50页 |
| ·轧辊直径对复合界面的影响分析 | 第50-52页 |
| ·界面两侧金属应力与应变分布状态 | 第50-52页 |
| ·界面厚度方向金属应变分布状态 | 第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 第四章 复合板轧制试验及界面分析 | 第55-71页 |
| ·试验准备 | 第55-57页 |
| ·试验材料 | 第55-56页 |
| ·试验设备 | 第56-57页 |
| ·试验方案 | 第57-62页 |
| ·表面处理 | 第57页 |
| ·热轧工艺流程 | 第57-58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58-61页 |
| ·金相分析 | 第61-62页 |
| ·压下率对结合性能的影响 | 第62-66页 |
| ·压下率对界面的影响 | 第62-64页 |
| ·压下率对结合强度的影响 | 第64-66页 |
| ·轧制温度对结合性能的影响 | 第66-69页 |
| ·轧制温度对界面的影响 | 第66-67页 |
| ·轧制温度对结合强度的影响 | 第67-69页 |
| ·界面剪切强度的计算 | 第69-70页 |
| ·界面剪切应力公式的简化 | 第69页 |
| ·界面剪切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 第69-70页 |
| ·计算值、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对比 | 第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1页 |
| ·展望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工程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