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调制理论论文

干扰信道中的多层编码调制技术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无线通信的发展概况第7-8页
   ·多用户通信与干扰信道第8-10页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第10-13页
第二章 干扰信道基本特征及容量计算第13-23页
   ·干扰信道基本特征第13-16页
     ·干扰信道模型第13-14页
     ·高斯干扰信道第14-15页
     ·两用户高斯干扰信道的类型第15-16页
   ·不同干扰信道的容量第16-21页
     ·离散无记忆强干扰信道的容量第16-19页
     ·高斯强干扰信道的容量第19页
     ·Han-Kobayashi 可达速率区域第19-21页
     ·一些其他的结果第21页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三章 采用多层编码调制的两用户干扰信道第23-39页
   ·Han-Kobayashi 策略第23-27页
     ·定义第23-24页
     ·随机码的产生第24页
     ·编码规则第24-25页
     ·译码规则第25-26页
     ·错误概率的计算第26-27页
   ·多层编码调制系统第27-31页
     ·编码器第27-28页
     ·多级译码器第28-29页
     ·多级迭代译码器第29-31页
   ·多层叠加编码调制系统第31-34页
     ·编码方法第31-32页
     ·译码算法第32-34页
     ·译码的复杂度分析第34页
   ·利用多层编码调制的两用户干扰信道仿真性能第34-36页
   ·本章小结第36-39页
第四章 对称循环高斯干扰信道下的速率分裂方案第39-55页
   ·多用户循环高斯干扰信道第39-40页
   ·多用户对称循环高斯干扰信道的速率分裂策略第40-46页
     ·对称分裂方案第41-42页
     ·自适应奇偶对称速率分裂方案第42-46页
   ·不同方案的最大可达和速率第46-51页
     ·高信噪比下的性能第47-49页
     ·一般信噪比下的性能第49-51页
   ·利用多层编码调制的多用户对称循环高斯干扰信道第51-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结束语第55-57页
致谢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作者在读研期间完成的科研工作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nstlink中间件系统中基于UDT协议的NAT穿越技术的探讨
下一篇:深空通信高效调制解调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