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现状 | 第8-10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8-9页 |
| ·国内现状 | 第9-10页 |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0-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白狼城-小河集输联合站流程及设备分析 | 第12-36页 |
| ·白狼城-小河集输联合站工艺流程分析 | 第12-13页 |
| ·白狼城-小河集输联合站设备分析 | 第13-29页 |
| ·混合液物性计算方法 | 第29-33页 |
| ·原油物性计算 | 第29-31页 |
| ·天然气物性计算 | 第31-33页 |
| ·油水混合物的物性 | 第33页 |
| ·原油脱水物性分析 | 第33-35页 |
| ·破乳剂浓度对脱水效果的影响 | 第34页 |
| ·温度对脱水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 ·电压对脱水效果的影响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白狼城-小河集输联合站运行优化模型建立 | 第36-55页 |
| ·最优化理论简介 | 第36-40页 |
| ·最优理论概述 | 第36页 |
| ·最优化模型 | 第36-38页 |
| ·最优化问题的分类 | 第38-40页 |
| ·最优化算法 | 第40-42页 |
| ·传统优化算法 | 第40-41页 |
| ·智能优化算法 | 第41-42页 |
| ·白狼城-小河集输联合站运行优化模型 | 第42-49页 |
| ·优化目标函数的构造 | 第42-44页 |
| ·优化变量的确定 | 第44-46页 |
| ·约束条件的确定 | 第46-49页 |
| ·白狼城-小河集输联合站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 | 第49-54页 |
| ·遗传算法概述 | 第49页 |
| ·遗传算法的特点 | 第49-50页 |
| ·遗传算法的设计 | 第50-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白狼城-小河集输联合站运行优化计算与结果分析 | 第55-72页 |
| ·白狼城联合站运行优化计算 | 第55-58页 |
| ·白狼城联合站基础数据分析 | 第55-56页 |
| ·白狼城联合站运行优化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 ·十一号联合站运行优化计算 | 第58-61页 |
| ·十一号联合站基础数据分析 | 第58-59页 |
| ·十一号联合站运行优化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9-61页 |
| ·十号联合站运行优化计算 | 第61-64页 |
| ·十号联合站基础数据分析 | 第61页 |
| ·十号联合站运行优化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1-64页 |
| ·张家沟联合站运行优化计算 | 第64-67页 |
| ·张家沟联合站基础数据分析 | 第64页 |
| ·张家沟联合站运行优化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4-67页 |
| ·运行参数变化对优化结果影响性的分析 | 第67-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2页 |
| ·建议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7-78页 |
| 详细摘要 | 第78-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