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就业歧视的司法对策--以公益诉讼为视角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3页
   ·选题的来源和意义第8-9页
     ·选题来源第8页
     ·选题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水平第9-12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9-10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2页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2-13页
     ·研究思路第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一章 就业歧视的现状、成因及危害第13-20页
   ·就业歧视的界定第13-14页
   ·就业歧视的现状第14-15页
   ·就业歧视存在的原因第15-17页
     ·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第16页
     ·政府部门对此缺乏有力的监管第16页
     ·企业、公司等用人单位自主权的膨胀第16页
     ·社会观念的原因第16-17页
     ·法律原因第17页
   ·就业歧视的危害第17-20页
     ·就业歧视侵害了公民的劳动权和平等就业权第17-18页
     ·就业歧视引起诚信危机第18页
     ·就业歧视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第18-20页
第二章 反就业歧视司法救济的缺失第20-24页
   ·民事诉讼制度的不足第20-22页
     ·受案范围不全面第20-21页
     ·原告资格过于严格第21页
     ·举证责任难第21页
     ·维权成本大,且达不到预期效果第21-22页
   ·行政诉讼制度的不足第22页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过窄第22页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缺陷第22页
   ·刑事诉讼制度的不足第22-24页
第三章 反就业歧视与公益诉讼的契合性第24-27页
   ·反就业歧视的本质第24页
   ·公益诉讼的特征第24-25页
     ·目的具有维护公共利益性第24页
     ·原告具有多元性和不特定性第24页
     ·利害关系的不特定性和广泛性第24-25页
     ·损害的不确定性第25页
   ·反就业歧视与公益诉讼的关系第25-26页
   ·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的特征第26-27页
第四章 构建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的司法对策第27-34页
   ·构建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体系的可行性第27-30页
     ·构建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体系的法理基础第27-28页
     ·构建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的现实基础第28-29页
     ·国外适用公益诉讼经验第29-30页
   ·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体系的构建第30-34页
     ·扩大受案范围制度第30-31页
     ·放宽原告资格制度第31-32页
     ·合理配置举证责任制度第32页
     ·合理的诉讼费用制度第32-33页
     ·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第33页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第33-34页
结语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股票融资法律监管研究
下一篇:我国律师参与公益诉讼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