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 1 骨骼肌的发育机制 | 第11-15页 |
| ·骨骼肌的发生 | 第11页 |
| ·骨骼肌的形成 | 第11-12页 |
| ·成年肌的再生 | 第12-13页 |
| ·影响肌肉生成的调控因子 | 第13-15页 |
| 2 microRNA的特征 | 第15-18页 |
| ·miRNA的发现和命名 | 第15-16页 |
| ·miRNA的成熟机制 | 第16页 |
| ·miRNA的作用机制 | 第16-17页 |
| ·miRNA的生物学功能 | 第17-18页 |
| 3 肌肉发育相关miRNAs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4 miRNA靶基因的预测与验证 | 第19-21页 |
| ·miRNA靶基因的预测 | 第19-20页 |
| ·miRNA模拟物(mimics) | 第20页 |
| ·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靶基因 | 第20页 |
| ·qPCR检测miRNA在转录水平上对靶基因的调控 | 第20-21页 |
|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41页 |
| 1 材料 | 第22-25页 |
| ·实验样品与采集 | 第22页 |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2页 |
| ·试剂耗材 | 第22-23页 |
| ·溶液试剂的配置 | 第23-24页 |
| ·生物信息学网站与分析软件 | 第24页 |
| ·实验设计方案 | 第24-25页 |
| 2 方法 | 第25-41页 |
| ·实验样品采集 | 第25页 |
| ·引物设计 | 第25页 |
| ·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 第25-28页 |
| ·miR-378靶基因的选定 | 第28-29页 |
| ·引物设计 | 第29页 |
| ·D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 ·PCR扩增MAPK1 3'UTR和BMP2 3'UTR | 第30-31页 |
| ·构建正常靶标载体 | 第31-35页 |
| ·突变载体的构建 | 第35页 |
| ·PK15和PIEC细胞的培养 | 第35-36页 |
| ·mimics与靶标载体共转染 | 第36-37页 |
| ·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靶基因 | 第37-38页 |
| ·转录水平上验证靶基因MAPK1和BMP2 | 第38-40页 |
| ·BMP2和MAPK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1-52页 |
| 1 miR-378靶基因的选定 | 第41-44页 |
| ·Targetscan预测miR-378靶基因结果 | 第41页 |
| ·基因的聚类分析筛选靶基因 | 第41-42页 |
| ·MAPK1和BMP2结合位点的保守性分析 | 第42-44页 |
| 2 DNA质量检测结果 | 第44页 |
| 3 PCR扩增目的片段 | 第44-45页 |
| 4 构建正常靶标载体 | 第45-46页 |
| ·正常靶标载体psi-Check2-MAPK1 3'UTR的构建 | 第45-46页 |
| ·正常靶标载体Psi-Check2-BMP2 3'UTR的构建 | 第46页 |
| 5 mimics和靶标载体共转染 | 第46-47页 |
| ·猪肾细胞PK15共转染结果 | 第46-47页 |
| ·猪血管内皮细胞PIEC转染结果 | 第47页 |
| 6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结果 | 第47-49页 |
|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靶标基因MAPK1 | 第47-48页 |
|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靶标基因BMP2 | 第48-49页 |
| 7 RNA质量检测结果 | 第49-50页 |
| 8 qPCR结果 | 第50-51页 |
| 9 推测miR-378调控肌肉发育的机制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52-54页 |
| 1 靶标验证 | 第52页 |
| 2 有关miR-378研究的讨论 | 第52-53页 |
| 3 有关miR-378调控BMP2和MAPKl的讨论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 英文缩略表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5页 |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