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新选中稻两用核不育系的应用基础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 | 第11-13页 |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制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13-14页 |
·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新选中稻两用核不育系部分农艺性状观察 | 第16-2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7页 |
·供试材料 | 第16页 |
·试验方法 | 第16-1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7-22页 |
·播始历期 | 第17页 |
·叶龄及出叶速度 | 第17-18页 |
·分蘖能力 | 第18-19页 |
·上三叶及地上部节间形态特征 | 第19-21页 |
·穗部性状 | 第21-22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不育系育性转换温度的鉴定 | 第23-2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页 |
·供试材料 | 第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5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新选中稻两用核不育系的异交特性研究 | 第26-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供试材料 | 第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日开花动态 | 第27-30页 |
·开颖习性 | 第30-31页 |
·柱头性状 | 第31-32页 |
·异交结实率 | 第32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2-33页 |
第五章 中稻两用核不育系的米质分析 | 第33-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8页 |
·供试材料 | 第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